书画鉴定是对一件作品进行系统综合逻辑分析的过程,在鉴定过程中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造成鉴定结果的错误,所以要鉴定书画的真伪一定要具备一些相关知识,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关于书画鉴定应该具体的常识概述。1

1、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这个是书画鉴定中最常识的知识。历代帝王年号、天干地支方面的常识,对于书画的正确鉴定,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历代帝王的年号在开始或终结时,常常都不是整年整月,而是相互交叉的。某个皇帝死了,又换了个新皇帝,有的就改了元,即换了年号,也有些当年并没有改元,依然沿用旧的年号。例如: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死的,八月朱常洛(光宗)做了皇帝,改元泰昌,仅一个月就死了,九月朱由校(熹宗)做了皇帝后就没有改元,直到下一年(1621)才改元为天启。我们从某些书籍上看,万历只有47年,泰昌仅有一个月也被算成一年。又如:朱由检(毅宗)是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死的,但有的书籍上把这一年算作清代顺治元年。

我们在书画的落款上,如果看到写为万历四十八年庚申春日或夏日,均是符合逻辑的,如果写为万历四十八年腊月,则不符合逻辑,是有问题的。如果落泰昌年号的款,写成泰昌元年庚申春日或夏日,也可以肯定是有问题的。崇祯年号的书画款,如果写为崇祯十七年春日,同样是符合逻辑的,例如:杨铉《临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卷的款写为:“摹宋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时崇祯十七年春月也。”这是无可怀疑的。有些人如果不了解这种历史过程,以为崇祯只有16年,就可能将这件作品否定了。

2、对书画名家的详细了解

要鉴定书画还要了解此作品作者的字号、籍贯和生卒时间,这也是书画鉴定应该具备的常识。古人在姓名之外还有字号,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尤其是古代文人,大多有字有号。如宋代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元代的倪瓒(字元镇,号云林),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明代的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号衡山);清代的画僧八大(朱耷,别号雪个),石涛(原名若极,法名原济,号大涤子)等等,这一传统直至近现代,乃至当代仍被书画家所继承。书画家在作品上签署名款时,有的把姓名字号均署在作品上,有的则往往仅以别号为署。因此在鉴看书画作品时就必须对作者的名字、别号均要了解和掌握。

例如:《收藏》版编辑曾来电,告称:有人藏有“黄裳”款山水轴,经某艺术品拍卖公司鉴定,该画被鉴定为当代著名作家黄裳艺迹。闻此,令人颇感惊异?

因为,同名同姓,古今皆有。如唐代有诗人张继(字懿孙),一首《枫桥夜泊》传诵千年;又有近人张继(字溥泉,1882—1942)系国民党元老,工书法。并书有《枫桥夜泊》诗碑,为艺林传为佳话。再说当代作家黄裳1919年生,山东人。室名有来燕榭,草草亭,梦雨斋等。曾任《文汇报》记者多年。文笔幽默典雅,富有文士雅趣。又精版本目录之学,喜访书、收书、藏书,并撰有不少访书随笔和版本考证文字,故藏书界称其为“顶顶门槛精的藏书家”,著有《金陵五记》、《榆下说书》、《来燕榭书话》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但是,从未听闻他兼擅绘事,也未见其有画迹行世。因此,我当即指出,该画作者黄裳,当另有其人。

书画名家的生卒时间也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例如:明代沈度《梅花百咏》册,《石渠宝笈》卷三之十六著录,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沈度书于春草堂。”考沈度元代至正十七年丁酉生,明代宣德九年甲寅卒,78岁。成化十四年沈度已死去45年了,所以这件字册不用看实物也能肯定是伪品。又如:明代姚绶癸《三清图》轴,清代方濬颐《梦园书画录》卷八之十五著录,款云“三清图,永乐五年岁在丁亥秋日写,云东逸史公绶”。考姚绶永乐二十一年癸卯生,弘治八年乙卯卒,73岁。永乐五年姚绶尚未出生,所以,可以肯定这件东西也是伪品。

书画鉴定是一门大的学问,我们要放好心态多学习,多观察,更要对此保持一颗热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