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以贵戚地位取北周而代之,继而南下灭陈,结束,近三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的国内政策比较开明,实行均田、薄赋,多少减轻了由长年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使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他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不论在政治或经济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尼寺里长人的隋文帝,自小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义加之迷信符谶,他认为,他所以能得天下“乃佛教之力”。因此他虽然是一个比较能躬行节俭的皇帝,但在提倡佛教这方面却不惜钱财,大写佛经,广造寺塔。于是上行下效,奉佛之风又胜于前朝。例如,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隋文帝令“于诸州名山之下各设僧寺一所,并赐庄田,仁寿元年(公无601年)又下诏天下诸州名藩起塔,并派“沙门三十人,谙解法棚,兼堪宣导者,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一人,……分道送舍利,往前件诸州起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时入石函,总管刺史以下,县尉已上……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刹等事……”。他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让刺史、县尉以上官吏以推行佛教为公务,确为历代所罕见。隋煬帝杨广是一个著名的荒淫奢侈的皇帝,在笃信佛教这一点上也更甚于其父,在他执政的十四年间,造像三干八百五十躯,修故像十万一千躯。至于富户、平民在这种风气下纷纷出钱写经造像或建立寺塔,其所费之巨就更难以统计了。2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