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天在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上天对待每一个生命从来都是公平的,所以无需哀叹命运的不公,也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和失败归咎于他人,一切从自身寻找原因,你需要做的就是奋斗不止,努力不止,当你认为你的人生已经糟糕透了,不妨看看我们今天的图文!你的人生有没有如此励志?

艾龙·记于明心堂

2【感恩书法】

张文佑/文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对我而言,应该用“书法改变命运,更为贴切,因为,没有书法就没有我的今天。

3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记的还是孩童的时候,由于无知,一不小心被高压电无情地夺去了我那稚嫩的双手,使我的人生从此改写。在乡亲眼里,我一下子就变成了残废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七十年代,农村人全靠劳力吃饭,对残人,处处都有歧视的目光。因为我的遭遇,一切直接影响着我的家人,家里再也看不到往日的笑容。父亲是名转业军官,常年在外工作,每天听到和看到最多的就是母亲的叹泣声……。

5和书法结缘,要从我懂事的时候说起了。十岁那年冬天,春节即将来临,同学们相邀一起进城玩耍,由于无手,自己羞于见人,磨蹭了半天都迈不开脚步,最后,还是鼓足勇气和同学一起去了,那是我第一次进城。那天天气晴朗,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擦踵。忽然有一簇人群引起了我的好奇,钻进去一看,只见一老人手握毛笔正在从容自得地写春联,求购的人很多,每写完一幅,顾客都会拍手称善。我站在那里看得入了迷,同学们都走光了我竟毫不知晓。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写好毛笔字既能赚钱养活自己又能受人尊重,这不就是我要走的人生之路吗?我越想高兴,如果成为书法家,以后自己再也不是废人了。

6当我第一次衔毛笔写字的一瞬间,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笔毫刚一着纸,口水就顺管而下,不一会儿就累得我脖颈酸痛、头晕眼花,别说写出像样的字了,还把纸上弄得一塌糊涂,浪费非常大!因家穷没钱买纸,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就蘸水在石板上练字,有时候衔着筷子在沙子上练,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不知写干了多少盆水,口腔也不知磨破了多少次,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我忍着巨痛不停地写,困难最终被克服了!

7哥哥知道我的梦想后,就托战友给我介绍了时任县书协主席的耿春林先生,并拜为老师,从此开始了正规、系统的书法研习。

8而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并非易事,必须通过学习传统,大量临摹古代名家碑帖,兼学养于一身才能做到。临帖是我遇到的又一大困难。刚开始,简单的笔画临了无数遍都临不像,急得我直掉眼泪,连老师都跟着犯愁!但老师还是常常耐心细致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刻苦练习,用常人数倍的努力,你一定行的!”有老师的这句话,使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能成功!

9在随后的学习中,我经常看老师写字示范,认真观察笔锋的提、按、转、折等行笔过程,反复地琢磨实践。这样,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终于可以把碑帖临得像模像样,真正开始入了门。老师和亲友们都露出了赞赏的目光!

10在恩师数年的教诲下,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真正懂得了书法艺术的妙谛和博大精深:书法不但能给人以无穷的视觉享受,更能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无限升华。

11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法艺术的探求之路莫不是如此。在我的书法学习取得一定成效后,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大胆地走出家门,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探访古人遗翰靠鬻字为生的漂泊生涯。历经十几年的磨砺,使我的眼界得以大开,书艺得以大进。

12一九九六年,经朋友的引见,又拜上海老书法家、诗人刘惜闇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刘惜闇先生曾为民国书法家钱罕弟子,与沙孟海是同门师兄弟。刘惜闇先生能诗善书,《四明书画家传》称其“凡秦汉古篆籀、六朝南北碑无不悉心临摹,深得其妙。尤擅行书,远宗王羲之,近师梅调鼎,挺拔秀丽,兼工篆刻。” 民国间就名扬江浙一带。与先生相处近三年,耳濡目染了先生学书、做人的治学处世之道,使我受益终身。

13转眼,我学书的三十年过去了,自己付出的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总算没有白费。如今,书法不但成为我谋生的技能,而且使我获得了无尽的快乐、自信、.尊严、荣耀、幸福。书法使我的生命有了价值、有了意义!我感恩书法!

艺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4

 

—断臂书生张文佑的潇洒人生

其昂/文

15结识张文佑缘于2009年元旦的崔寒柏泉州书法展,在笔会上,见到一个用口衔笔写字的断臂年轻人,当时只是他书写的潇洒姿态给我留下很特别的印象,而当我看到摆在地上他现场书写的作品时,我便决定要与他认识了,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专业”二字,现场匆匆相识未能深谈,后来我与他电话联系,索取他的作品图片在网上作了一次介绍。

16本月初有事在泉州呆了几天,自然想起了张文佑,于是拨通了他的手机,电话那头传来热情洋溢的声音。笫二天上午,在承天寺内他的工作室楼下我们又见面了,文佑很有亲和力,很有自信力,阳光、坦然,倾刻间就觉得彼此没有距离,仿佛是老朋友般聊家常。

17这三年来他一直寄居在承天寺,一边为寺院抄写经书,一边做自己喜爱的书法,还不时接一些社会上的抄经定单。寺院对抄经并没有数量要求,全由文佑自己掌握。而文佑的日常书法是在临帖与创作的交替中进行的,临帖主要围绕着二王的行书与张旭、怀素的草书,创作也承续着这些风格。临创交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过去王铎就是这样做的,一天临摹一天创作。现在似乎很少人这么做了,多数人是初期临慕一段时间,之后就只创作少临幕或不临摹了,故而不扎实。其实这是很需要毅力去坚持的,而文佑的毅力是远超出一般人的,所以文佑的书法就显得很专业,有高度。在文佑的工作室中,文佑送给我一本集子,那是承天寺建寺1050周年纪念系列内容中的一项——“张文佑书法集”。翻读集子,更让我看到这三年来文佑书法高度的提升。

18与文佑在一起,我很自然地不会把他当残疾人看,因为你只要与他稍微一接触,你就会觉得他是一个从身体到心理都十分健全的人。从工作室出来,他能迅速地关门锁门;坐车时他能从外面打开车子的门;手机响了,他能熟练地拉开挎包的拉链,夹出手机通话;他能陪你一起喝茶,陪你一起用餐。这一切都可以用他那两只短短的胳膊搞定!

19只有写字是用口衔着笔,我想象着一定有一只无形的灵巧之手在掌控着他口中的笔:提按使转,收放自如;浓淡枯湿,运用合宜;疾徐苍润,不偏不移。我想这无形的灵巧之手不正是文佑的心吗!可以想象,用口衔笔写字,眼与纸的距离被限定,若写稍大篇幅的字,眼几无可用,又如何谋篇布局?故全在用心啊!心者无所不到!文佑的心能用到极致,这使得他与我们用手写字的人相比似乎没有多少劣势。固然其中的艰辛过程非常人所能体会,但文佑终是走过来了。所以当我赏评文佑的书法时,也似乎没有必要老想着这是口书,你就用正常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它,它会告诉你,这是专业级的!

20文佑在泉州很有些知名度,朋友也很多。甚至有朋友请文佑到家里为自己收藏的石头掌掌眼之类的。泉州有个源和堂文化创意园,园内有一家创意设计工作室叫“仟道城”,老板在工作室里特意为文佑置了一个写字台,就想让文佑时常过来写字,文佑书法集的图片就是这里拍摄制作的。

21文佑一家三口就住在寺院边上的楼房里,也是寺院提供的,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孩子九月份也上小学了。文佑说,泉州挺好的,他就住在这里了,不走了。文佑的生活很充实,他有很多事做,但不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用口中的笔养活一家子足够了。他喜欢交友游历,过得很潇洒。

【作品欣赏】22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