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难,难在如何控制与平衡手中的毛笔,用这支几千年不变的软毫下笔作到既中绳墨又流畅自由,既随心所欲又不逾规矩。于是乎,提按顿挫四字,成为书写之题中要义,成为书法之无上等咒。

世人提及颜真卿的书法多指其法度深严的楷书,其实颜氏行书的艺术成就远在其揩书之上。其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代表作《祭侄文稿》(以下简称《祭》),更是光彩熠熠,读来震心动魄。从该帖表情达意的丰富性,千变万化的笔法,墨法变化以及鉴赏时产生的艺术效果等角度看,甚至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亦不能比肩。

颜真卿写该文的背景,源于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当时颜真卿因得罪奸相杨国忠,由侍御史黜为平原太守,在北方多数郡县纷纷瓦解之时,唯颜氏兄弟城池不动。颜被推为十七郡盟首,与其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联合抵抗安禄山。真卿之侄,杲卿之子季明则在两城之间联络。安禄山围攻常山,激战三天,城内水尽粮竭,城池终陷于敌手,杲卿父子被俘。叛军将兵器加在季明脖上,威逼杲卿投降,杲卿不屈,叛军砍下季明头,季明身首异处。真卿得知凶信后,立即派人至洛阳、河北等地寻找尸骨,然而仅得季明头颅。他悲痛不能自已,“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和着血和泪,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我们抛开其他内容,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作品的空间处理上。

颜真卿对汉字中间的空间,有着独到而且极有魄力的处理。独到,是说找不到其他人,对有些字中间空间如此感兴趣,如此热衷;说有魄力,胆子太大了,左右两个部分拉的那么远,有时会挑战我们的承受力。下面举例说明:

247 1235 1234 1233 1230这些字,是比较明显的。疏而不散,这就需要本事了,如果一味地把两部分拉远了,会有松散的危险,但这些字没有松散的感觉,而且姿态横生。这需要相关的处理手法配合。比如:

1236悔,通过上开下合的处理,是的左右两部分分有照应,这是很高明的手法,不连而连,眉目传情,比起勾肩搭背的联系要高明许多。

1237维,左部分比较正,右部分区相背之势,通过笔势取得联系。

1238泽,上合下开,与悔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左右部分取相向之势。

1239乾,以相背之势联系。

1240酌,左部分略向右倾侧,右部分也略向右倾侧,并取相向之势。

1241两部分都向左倾侧,右面的“月”呈相向之势,活泼好动。

1242催,上合下开之中,间以相向。

在艺术手段的应用上,大师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