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错,这就是“笔神”王觉斯,一位争议于明末清初却在后世被“国际化”的书法大家。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今天我们带来王铎行草精品《枯兰复花赋》,咱们一边欣赏,一边解读。第一眼,就羡煞许多人:
怎么样?跳出二王阈限,不少思友似乎要惊叫出来。介绍下吧,《枯兰复花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绫本,为草书杜律并乌丝栏行书《枯兰复花赋》合为一卷。第一段为草书,纵25.1厘米、横220.2厘米;第二段为行书,纵25.8厘米、横203.9厘米。
说说王铎的书法特色。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思主说,王铎写的不是字,是舞蹈。


王铎的成功就是将“二王”一路笔法做了各方面的调整,使线条苍劲刚毅而富有弹性,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妙。譬如此卷中“蝉声”二字,通过提按以及运笔的疾迟控制,使其最终形态显得骨气洞达、风神潇洒。

王铎书法带给欣赏者的审美感受是多层次的。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式相比较,书法运用黑、白两色来进行创作,显得有些单调。然而,也正由于这纯粹的色彩构成使其成为经典。王铎的睿智,同时也表现在对黑白色阶的布排技巧方面。他把水墨玩得如此彻底、如此成功!以此卷为例,“蝉声集古”四字“润含春雨”,“寺鸟影渡寒”五字则“干裂秋风”。

启示 随着王铎书法的价值得到重新挖掘,越来越多的书家开始效法王铎书风。他们认为王铎书法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能够带给人强烈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让人忍不住提笔模仿。同时,也有很多书法理论家看到一种危机。他们认为对王铎书法趋之若鹜,将会使书坛呈现千人一面的状况。双方站在特定的立场上言说,各有道理。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学习王铎的另一种方式、途径,那就是学习王铎书法的内在意义,学习王铎的学书精神以及学习方法。这些比效法“形而下”的技巧或许更有价值。学习书法与做学问一样。一个在书法或学术上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是不能天天只依靠自己业已积累的“老本儿”来维系艺术旅程的,兴也勃焉,衰也忽焉,到头来万事皆空。就此而言,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索请”的做法是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