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对联,我们的功课

父亲的教育方法,是从来不让教育对象走进死胡同。父亲认为挂对子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常常让小孩子过过眼睛,时间长了就会看进去。家里老挂着一副伊秉绶的对子:“开卷与心会,得性分外求。”是关于读书的箴言妙诀。父亲把它挂在那里,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叮咛。

1父亲还有一副对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现在还挂在他的纪念馆里。有一次我问父亲,究竟学仙还是学佛呢。父亲笑笑,未做答。

我曾跟父亲去见过一位古董商,那个古董商拿出一幅画来,父亲看后说,这张画是假的,真的我看到过,但这张假得不错,你不要提价钱了,我把它买下来,留给小孩子做做功课。这就是父亲的作派,做什么事都会想到让子女得到长进。

2父亲从不死练书法,但一练就入神。我在日本看到父亲当年留学时写的魏碑和楷书,写的真好,现在保存在武藏野美术大学资料馆里。

父亲早年写过一本《摹印学》,后来经过整理修订成《刻印概论》,这也是父亲手写的。这本书以前没有出版过,在父亲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全书四万多字,为父亲手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誊写的,工整的小楷,如同印刷体一般。

3父亲刻图章,是用书法来刻的。现在很多搞篆刻的人治印往往用刀锉,不会刻边款。边款其实大有学问。印章的印面一般是先写好,谋篇布局完成了,然后用刀刻,刀法如何看个人水平。而刻边款,刀就要变成笔。父亲常说:意态绰约,“意”要进去;字最怕的,是不到底就过去了,一定要到底。即使出去了,“意”也一定要到,不能笔到意不到。父亲告诉我们说,小字要能放大,越大越见精神;大字要能缩小,才能不乱不脏。

4父亲认为,任何一样东西,都要把它当成人、当成“意”来对待,而不能当成工具来对待。一支毛笔在你手上,绝对不是一个工具,它其实就是你的“意”,是你心意的代表,能直接表达你的心意;你如果只把它当成工具,那你跟它就分离了。母亲说,父亲虽然不是大书法家,但他的字非常可爱。父亲后来也用钢笔,但题画、题词等,都是用毛笔,写得非常好。父亲对我们说,毛笔在他手里特别好用,并常说:毛笔在我手里就是大资本,在人家手里顶多就是工具,这是多大的差别啊。资本家有工厂,机器是资本,但他的资本不如我这个资本,我可以用它创造很多东西。

5书法分两种,作家字和书家字。

书家字就是正草行楷隶篆样样学过来,笔笔有来历;作家字就是性情中人的字,虽然没有专门练过字,但毛笔跟他们的性情在一起,这样写出的字就是性情字。

父亲的字在书家字和性情字之间。鲁迅完全是性情字。胡小石就是书家字,沈尹默也是书家字。父亲讲,书家字不能俗,性情字不能乱。书家字俗了、媚了就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