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多长寿,寿自笔端来”
练习书法,既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心理保健之法,它具有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延年益寿的作用。
在古代人均寿命仅仅40余岁,而书法家中长寿到80岁的有很多。历史上高寿书法家如文征明活了90岁,唐代的草书圣手张旭活了89岁,在古代书法家中寿命最长的是和尚智永,活了100多岁,八大山人朱耷活了80岁。另外,唐代的虞世南、欧阳询寿命分别是84岁、83岁,晚唐的柳公权活了88岁。
近代和当代的书法家,高寿者亦如过江之鲫。禅林高僧、书法家明旸法师寿高86岁,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启功寿高93岁,当代草书大师林散之寿高92岁,海派大师、书法教育家沈尹默寿高88岁,当代草书大师于右任寿高85岁,郭沫若寿高86岁,赵朴初寿高93岁,舒同寿高93岁。
启功书法
从当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书法家多享高寿,大致有如下原因:中国书法艺术讲究意境,书法家们在挥毫泼墨时,一定要神情专注,杂念不生,方能进入意境。因此,书法家们长期处于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之中,对修身养性极为有利。书法家们在学艺时,人人都有尽可能地多地欣赏、临摹前人书法名作的过程,无论是欣赏、临摹前人书法,还是自己创作,整天多与美好的事物打交道,不断受到高雅艺术的陶冶,并将情怀寄托于书法作品之中,长期心情愉悦,心灵上容易满足。书法家们写字时,身体站立,铺纸挥毫,手臂动作较大,创作大幅书法作品时,还需不断走动,适度运动肢体,保持血脉通畅,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