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的巨匠,他创作性地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发展成为其具有浓郁金石韵味的大写意风格。吴昌硕的绘画以大写意花卉为主。人物作品不多,存世作品甚少。据有关统计,吴昌硕传世之作“花卉三千,山水不过数十,而人物仅存数件”。

吴昌硕先生的人物画所勾衣纹线条直接取自书法,中年多出以篆籀之笔,古拙凝重,晚年系用草篆之笔,粗犷苍劲。多绘佛教人物,如观音,达摩,弥勒。也画锺馗。尝题人物画云:“取其神,而不肖其貌,欲求其有我在耳。”

1吴昌硕 达摩像 1925年作

2吴昌硕 和合二仙 1923年作

3吴昌硕 布袋和尚 1922年作

4吴昌硕 布袋和尚 1920年作

5吴昌硕 布袋和尚像 1920年 南京博物馆藏

6吴昌硕 仿金农钟馗 1883年作

题跋:唐吴道子画《趋殿钟馗图》、张渥有《执笏钟馗》、五代牟元德有《钟馗击鬼图》、宋石恪有《钟馗小妹图》、孙知微有《雪中钟馗》、李公麟有《钟馗嫁妹图》、梁楷有《钟馗策蹇寻梅图》、马和之有《松下读书钟馗》、元王蒙有《寒林钟馗》、明钱谷有《钟老馗移家图》、郭诩有《钟馗杂戏图》、陈洪绶有《钟馗元夕夜游图》,未有画及醉钟馗者。

予用禅门米汁和墨吮笔写之,不特御邪拨厉,而其醉容可掬。想见终南进士嬉遨盛世庆幸太平也。昔人于岁终画钟馗小像以献官家,祓除不祥。今则专施之五月五日矣。……绪九年岁次癸未天中节。不特醉,然难得,即求形似亦不易易。周达权并识。

7吴昌硕 无量寿佛 1915年作

题款中有这样一句“乙卯长夏于海上旧家见华之寺僧画佛像,约略拟其意”,吴昌硕是在看到寺僧所画的佛像后,拟其意所画此佛像。浏览台湾李霖灿所著的《中国美术史稿》时,书中亦有一张吴昌硕五十四岁时所作的《罗汉坐像》(极似达摩,却盘坐在一块盘石上),画上题到:“无花可拈,无壁可面,一蒲团外未之见”(内容也与红衣佛中所题的相关)。该题款的意思是:既不是迦叶的拈花微笑,也不是达摩的面壁,只安坐盘石作讲道之心持而已。无蒲团境,方是干净也。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难看懂此画,一红衣佛为何坐于盘石上,又是何意?而配以白梅,重山,足见此地远离城市喧嚣。设色干净大方,墨色、红色、白色、蓝色对比鲜明。类似的绢本设色佛像画在吴昌硕的作品中并不多见,且用笔与寻常所见的较为细腻,可谓是一件难得的佳作。

8吴昌硕 无量寿佛 1866年作

本幅作品以无量寿佛为艺术题材,既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心愿,又有祝人长寿的意味。画中的佛宝相庄严,五官圆满,垂帘而炯然有神的目光,结跏趺坐的双腿,端正笔直的背脊,一袭袈裟紧裹着的禅定坐姿,仍然实实在在的彰显着一位修行人的精神境界,那是佛法的境界,戒定慧的境界。

9吴昌硕 达摩 1918年作

录文:师来天竺,受法多罗。远泛重溟,乘贯月槎。慧可得髓付与袈裟。一花五叶,结果自嘉。萧梁至今,万古刹那。翘首西望,海实多魔。魔假道德,机巧干戈。何不拂尘,为扫尘沙。咸归清净,世界太和。我图师像,自古颜酡。心皈秋月,衣染朝露。焚香顶礼,对诵楞枷。懒访安期,食枣如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