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所有的书法创作都是以书法学习为基础的,所有的提高都是从学习开始的,因此书法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每个作者都不能回避它。如何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学习书法是所有作者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学习书法的得与失来谈一谈体会。

书法学习有纵向和横向两条线。

纵向是指向古人、传统及经典学习;横向是指向今人、现代书法理念和当代优秀作品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首先,纵向学习是基础,是木之本、水之源。不学习传统而进行书法创作犹如空中楼阁,望之繁华富丽其实空空如也。学习传统、经典需要一个长期坚苦的过程,比之于建筑,传统、经典就是地基,地基越深,夯得越实,楼就可以盖得越高。

其次,横向学习主要是借鉴今人先进的书法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以求作品更为丰富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力。在今天到处棒喝“时风”的大背景下,向今人学习显得尤其需要勇气。一个人的精力和才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完全无视和拒绝今人的优秀成果,仅凭一己之力去悟和创,势必不会也不可能走得很远。我也曾只重古人漠视今人,写出来的作品总是了无生气。后来通过一段时间对当代优秀作品的细致揣摩,这种状况始得有所改观。

无论是纵向抑或是横向,都有取法乎上的问题,都有扬弃的问题。弃不仅仅是弃糟粕,也弃那些与自己风格特点不相符合的精华。因此首先要取法真正的经典,其次还要特别善于汲取经典中于己有用的东西。

“取法”一词,“取”和“法”应该分开来解读。“法”即效法、学习。关键在“取”,取是主动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是拿来主义。尤如做菜,并非所有的山珍海味都用上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佳肴,必有主料、辅料的合理搭配,才会有可口的佳肴。所以取法古人时应该依自己的秉赋气质、风格特点有选择性地重点学习相对应的经典法帖。取法今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之社会繁荣发达,各种书法理念亦层出不穷,令人目眩神迷,因此如何甄别、选择和吸收真正优秀的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微观是指对笔法、线条、结构等基本技法的准确学习与运用,锻炼自己对笔、墨、形等的驾驭能力。虽然微观是具体的、形而下的,但如果做不好,则创作便成了妄谈与虚无。

宏观是对经典作品神韵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是形而上的,是使作品具有艺术性的关键所在。我对读帖的重视程度和所用时间往往超过临帖,正基于此。在现实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字写得非常漂亮的人,或者完全逼肖某家某体,或者笔笔皆有来历(通幅作品实则毫无气韵)。交流起来其人常对此津津乐道、夸夸其谈而又执迷不悟,并对一些当代颇有成就的书家的作品指指点点,名为疑惑求教,其意实则不屑。这一点凡学书者不可不察。

书法学习还有点与面的问题。

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是独尊一体、罢黜百家;二是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前者的症状表现为营养严重不良、发育迟缓;后者的症状是精神芜杂、举止失调。

诚然经典作品都是引人入胜的,但人的秉赋气格各各不同,如果贪多求全势必食而不化,遗害不浅。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是下午临《礼器》、晚上习《龙门》、深夜攻《书谱》,不拿笔时还读二王和宋、明诸家,废寝忘食,勤奋有加,自以为会有很大的进步,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后蓦然发现自己简直不会写字了。此害遗留至今,虽百般消除但仍难以根治,作品中常现突兀之处。寻找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并深入下去,待完成主体框架后,再遍涉诸家取其于我有用者为我所用。遍涉诸家正是为这个点服务的。

这个点相对于整个书法体系来说是指某一类,相对于某一类来说是某一家,相对于某一家来说则是某一帖。由点到面是由主到次、循序渐进、推而广之的过程;由面到点是补充、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没有点的深入、扎实则会游离、混乱;没有面的广阔、丰富又会单薄、乏味。

以上所述都是就书法本体的学习而言的,此外还需向其他艺术学习,向自然造化学习等等。总之学习是无限的,是一个有始无终的过程。虽然艰苦,但并不乏味。我喜欢享受书法学习带给我的无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