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东汉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名叫华佗,他医术高明,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他治病的特点不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是方法,而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况,或者相同的症状,经过辨证论治,开出不同的药方。

根据记载,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得了病:发热、头痛,同时找华佗诊治,华佗经过诊脉,分别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对照了药方,奇怪地问:“我俩病情一样、症状相同,吃的药为什么不一样呢?”

华佗说道:“你俩病情一样、症状相同,那只是病症的表象,一个属于风热、一个属于风寒,病因相反。倪寻的病是由风热引起的,内部伤食,李延的病是风寒引起的,外感着凉。病因的不同,当然用药也不同了。要是用反了,不但治不好病,还会火上浇油,使病情更加严重。果然,倪寻、李延服了华佗的药后,没几天病就好了。于是,“对症下药”的成语由此也诞生了。

从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其因果关系,只有找到了原因,再用合理的方法解决,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烦”是每个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都经过的、很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是:烦躁、不安、失望、苦恼。

根据我的教学体会,我认为“烦”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盲目失望型;二是心理失衡型。现将这两种类型解释如下:

一、盲目失望型:表现症状是烦躁、不安。形成的原因:是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地、无进展地重复、再重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引起的枯燥、乏味的心理反应。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多读艺术方面的书籍,弄清楚艺术的特点、目的以及表现方法等,不断提高艺术修养。要记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至理名言,用理论指导实践永远是学习的最好的办法。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把所学来的东西和天地万物之道理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之中去体验、认识、了解、享受,那样才快乐啊!

2、要严格按照艺术的训练方法,逐步形成规矩。书写时要遵照汉字基本的造型规律,有方法、有目的地学习。一旦进入书写,大脑的思维要随着笔画的变化、部首的变化、结构的变化,有意识、有目的、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在宽窄、长短、粗细、大小、轻重、快慢上进行变化。把握一个原则:只求变化,不求雷同。有的说了,笔画、结构乃至章法等都有固定的形式,怎么进行变化?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不变在先,规律在先,是不变、规律构筑了整个大厦,证明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真理。变化是在过程中体现的,结果又变成永恒。

3、要找出规律,形成习惯。规律是思想;习惯是技术。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掌握住了事物的规律和技术就能实现一个结果,就表现出了“功夫”。古人说的“功到自然成”。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正确的训练方法,方法不对是不会成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结果是相反的。在正确的训练中,习惯的形成,靠的是艰苦的训练,甚至是极限的训练而形成的。不足的训练,如蜻蜓点水,难以形成习惯。

4、要保持好的心情,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书写的时候,良好的心情很重要。心情好,事半功倍,写出的字效果好;相反,心情不好,事倍功半,写出的字效果很差。天有阴晴圆缺,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保持一个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如人在病的时候,除了及时吃药外,更重要的是还要疗养,恢复体力。此时不能做过重的体力活动。就是酒喝多了,思维抑制或紊乱,也不宜习书。心平气和、渐入佳境是最佳的书写状态。

二、心理失衡型:表现失望、苦恼。形成的原因:初学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学习没有长进,找不到方向,或者竞赛落选,摸不着头脑。有一种“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的无奈、彷徨之感觉。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只注重过程,不考虑结果。向蜜蜂学习,在欢快的歌声中勤奋地工作。只注重过程,从不考虑要采多少蜜。所以,在人生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不断追求的过程,不要把一时的得失,去影响整个人生的过程。艺术是终身的事,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是金子总要闪光的。齐白石先生60以后才成为大师的,这就是水到渠成的典范。

2、只注重积累,从量变到质变。“量”是积累而成的。物理学告诉我们:从量变到质变,没有“量”也就没有“质”,“量”决定了“质”。如水缸里没有水,怎么也舀不出来。功夫的形成是练出来的,只要功夫深铁锄也能磨成针。

3、只有远大的目标,不可急功近利。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厦不是一日盖起来的,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只要不停地做,积少成多,滴水也可以穿石。心胸要开阔,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

4、只有提高修养,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具备竹子虚心、谦和的风格,多与同道交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出现问题多在自身上找原因,且不可怨天忧人。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地取得进步。

于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就像开一把锁,只有找到了这把锁的钥匙,才能打开它。所以,学书法不能没有理想,不能没有乐趣,不能没有方法,不能没有智慧。我们要学会,在枯燥中寻找趣味,在琐碎中提取精华,在比赛中得到检验,在零散中挖掘规律,在成长中迈向成功,在寂寞中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