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这是我在做的一个“梦”。二战以后,书法同样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认知。日本人把书法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的同时已经开始在做书法的创新,在一段时间内,他们确实走在了中国人的前面。你不能否认这段历史。
在那个时代,井上有一这些人确实要和国内一些优秀的艺术家不差上下,甚至在改革创新上要优于我们国内的一些艺术家,国内的优秀艺术家在如何传承经典上 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在创新方面,尤其是少字数的创作上,井上有一这一批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该是说让中国书法的生命力又得到了新的体现,我觉得这就 是中国书法生命力的伟大体现。
所以源于这样的一种思考,我是在想书法究竟要走向何方?
我们有没有新的创作模式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艺术追求?
我们能不能做到状态的正常表达?
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在我65岁之前,我可能要沿着我这样的创作思想,在我身体力行的情况下把这个事情做到底,我相信我的这种努力是在为书法献身!
很多人表面上觉得我在表演,其实不是,这是我用生命在维护我对书法的尊重,这个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不是说你在那喊两声就好,那我们喊两声的目 的是什么?最终还是要看作品本身,作品、声音和创作状态是要融为一体的。所以我可以说这种创作状态,是延续着怀素“忽然绝叫三五声”这种古人的状态,我是 要为书法在当下的发展做出我的努力和贡献。而并不是像很多人说我“要猎奇,我是想做表现,我是想做网络红人,我是想糟蹋书法”,说我“糟蹋书法”这些人, 我觉得可能是他们没有懂我,当然也可能在他们的认识里我就是在糟蹋书法,我不认为我是糟蹋书法!
书法、只有书法才是中国伟大的艺术,只有书法没有被西方文化侵染,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毛笔,“笔软则奇怪生焉”是西方人一辈子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 个东西只有中国人才明白,也就是因为井上有一没有解决“笔软则奇怪生焉”才能写出那样的字,我们今天既然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能超越井上呢?我认为是可 以的,只要我们的青年学子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赋予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书法还会发扬光大。并不是只抄抄书,做复印机而已,那样的照搬照抄实际上是王羲之不愿意看到的,因为王羲之就是改革派,我们要学习的是王羲之的改革 精神,而不是做一个复印机似的临摹前人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