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法的精严历史上是检验大家的重要标准,董其昌晚年才觉得自己离终生参照和叫劲的对象赵子昂有差距.后来的人也有学董不如学赵有墙壁的实践体会.能书善书者,未必能称大家,真正的大家,是字里有完备的法度,能让后学通过他可以学到书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则、规律。
至于学到后的运用,每个人的气质,禀赋各不相同,当然面貌各异。当代人浮躁,关注书法多在通篇的大效果,试问有几人能写出一手赵子昂、沈老那样工稳平整的行楷长卷?蝇头小楷?有几人的字能个个从通篇里抽出来,单独看得?画字、描字、做字、在美术化观念,视觉冲击等时代风气影响下,人们看字,多是强调整体的空间大小的安排,布置,看重视觉形式而已,至于传统书法历来强调的点画质量,笔法,含蓄而微妙的地方,感兴趣的人,不会很多。
白蕉的字,潇洒流落,章法变化大,善欤斜取势,字法多取巧,开合变化大,在视觉上比较吸引人,但在核心的笔法上,不免时有信笔,拖、描等问题。欣赏没问题,直接取法,多半会放大这些毛病。
所以,我以为周兄的一片良苦用心在于提醒大家,如何学书法,学基本的法应该注意什么。这种基于长期实践得出的观点,有实践经验的朋友应该是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