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傅抱石先生是中国当代的艺术大师,他的山水画以雄浑恣肆的艺术风格征服了新中国初期的无数观者,也影响至今。傅抱石作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的革新者,他的艺术是用传统笔墨来重新面对大自然之后的天才创造,其风格的形成是以写生为门径的,尤其是他的一生中四次比较重要的写生实践,对他的艺术风格生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每次的写生足迹都对其画风促成一个重大的转变,也产生了一批经典作品。

3傅抱石 枣园春色 1960年

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金刚坡时期奠基了傅抱石山水画的写生品格;1957年的东欧写生使傅抱石山水画风格的写生笔墨元素进一步成熟和体系化;1960年的长征写生又使傅抱石的山水画艺术取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1961年的东北三省写生则最终促成了傅抱石山水画风超越写生与写实,走进了大实大虚的宏大境界,从而完成了其最终的典型风格面貌。

4傅抱石 天池飞瀑 1961年

四川一草一木皆为入画粉本

1940年,傅抱石跟随郭沫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从湖北武汉辗转流徙到四川重庆,寓居在沙坪坝金刚坡下的赖家桥。初到重庆的第一年政治部工作没有展开,傅抱石就同时在西迁至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和国立艺专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史,这个时期傅抱石著书撰文之余,开始致力于山水画艺术的探索,迎来了他绘画风格的一个奠基期。金刚坡地处重庆西郊的群山之中,傅抱石所租的岑氏家宅距离赖家桥二里许,是个独门大院,为茂林修竹以及丛树溪水环绕,背靠绵延的山峦冈陵,坡下为梯田与农舍,一派蜀地田园风光。后来工作委员会解散,傅抱石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画画上来。从学校到宿舍有数十里山路,无论寒暑傅抱石都坚持步行往来,为的就是饱览蜀地风光。

5傅抱石 苦瓜炼丹台诗意 104.960.1cm 1956年作

傅抱石认为四川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是入画的粉本”,他把天地造化之神秀都收诸笔下,所以居住重庆金刚坡任教中大艺术系时期,傅抱石的山水画突然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变。此前傅抱石画风受石涛风格影响比较大,同时他也学习了四王的画风,完全是传统的面貌。但是寓居巴蜀之后,傅抱石忽然转向以表现溪瀑雨雾为擅长,创作出了《潇潇暮雨》《万竿烟雨》等早期代表作品,其中化实为虚的处理手法,写生的基调、水墨造型方法以及独特的抱石皴法都开始初见端倪,傅抱石山水画风中的许多基本的风格元素已经初具,他的山水画格调奠基就在这个时期。应该说,傅抱石山水画雄浑恣肆的整体面貌,其形成是与四川地区的山川雄伟峻厚、雄秀幽奇密不可分的,蜀地崇山峻岭蔓延起伏,团块包裹中见出岩浆流溢之意态;激流飞瀑纵切河谷,水流落差大、速度快,蕴蓄着巨大的能量,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飞动气势,这些都与后来傅抱石山水画艺术的总体特征吻合,应该说是蜀地的雄奇孕育了傅抱石的山水画风。

6傅抱石 镜泊飞泉 1962年

东欧采风催化其总体风格

7傅抱石 歌德瓦尔德城 1957

1957年,已经在全国画坛逐渐形成影响的傅抱石,被委任为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团长,率领特伟、阳太阳、王临乙、刘继卣等四名成员赴东欧访问并采风。期间他们参观了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自然风光、人文古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面貌,在为期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傅抱石画了大量写生和速写,并创作作品49幅,举办了展览、出版了画集。这次东欧之行是新中国时期画界提倡用写生改造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行动,同时也是傅抱石探讨中国画变革的深度实践。这次的尝试他不但要用中国画的笔和纸来直接描绘现实社会中的新事物,而且还是当代西方国家的山川、植被以及教堂、工厂、酒店等建筑,这都完全需要创造全新的笔墨形式来表现,傅抱石笔下描绘了西方树种、干涸的河床,这些艺术形象都是传统笔墨所从未涉足的领域。傅抱石这个时期的艺术探索使他的山水画写生和写实的面貌更加强烈,也促使了他的写生笔墨更加成熟和体系化,为其总体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

8傅抱石 布拉格城堡 1957年

9傅抱石 哥德瓦尔德广场 39×50.7cm 1957年

10傅抱石 塔特拉山最高峰 1959年

11傅抱石 罗马尼亚海军节舰艇表演 1957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