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27日。 1946年9月2日离开上海,1947年10月27日回到上海。美国之行足足花了1年零25天。在上海停留了将近一个月,曾到老家看了老父老母,他们正在修建新屋。原来的老屋在1937年被日本侵略军炸毁了,这新屋是我们几个弟兄凑钱帮着盖的。
1946-1947年,他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偕戴爱莲访问美国,归国后,在速写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漫画《天堂记》。《天堂记》描绘他和夫人在美国的种种经历和所见。美国的富裕、自由、过度消费、经济危机、种族歧视、罢工、游行,美国的媒体、警察、商店、浴场、娱乐场所……大凡在美所见衣、食、住、行、娱乐、休闲,都收入画中。叶浅予在申请签证时,美国驻上海领事曾风趣地说:“我们美国不是样样都好,你可以不客气地挖我们的疮疤。”《天堂记》描写的,“有些是疮疤,有些是美容,有些是悲剧,有些是喜剧。总起来说,是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所谓的人间天堂。”概言之,这仍然是一部纪实的作品,与前述纪实漫画不同的是,它一改抗战时期的沉重基调,变得活泼、轻松、愉快。
叶浅予
浙江桐庐人,生于1907年,早年在上海从事过广告、书籍插图、染织设计、舞台布景等工作,主要从事创作漫画,并编辑过《上海漫画》、《时代画报》。抗战时期,曾致力于“漫画宣传队”和“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协会”的组织工作。1939年初至1941年初,在香港主编《今日中国》画报。1935年以来,长期从事生活速写,1942年后,以传统笔墨创作中国人物画。1947年起,任教于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从事艺术教育。在教学之余,勤奋进行创作,兼顾理论研究,以其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培育新人的工作,为新中国的美术事业作出了贡献。
一个天才漫画家的出现
叶浅予是以长篇故事漫画《王先生》成名的。王先生单名一个“盛”字,20世纪前期的上海市民,瘦长条、尖鼻子、两撇胡子,长袍马褂,太阳帽,像个半土半洋的乡下财主。他有个矮胖的太太,有个爱打扮的女儿,还有个朋友小陈――一位短小粗壮、蒜头鼻子厚嘴唇、怕老婆、喜欢趋炎附势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由家庭而社会,参与其中的有达官贵人、太太小姐、警察小偷,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小故事连续不断,滑稽而引人入胜。《王先生》的创作,最初借鉴英文报纸所刊一个美国胖子惧内的漫画故事,不久,叶浅予“从模仿中解脱出来”,改从上海市民生活中“捡拾奇形怪状的贝壳”,造成独一无二的人物、情节和性格。《王先生》登场于1928年《上海漫画》创刊号,继而又上《时代画报》、《图画晨报》、《小晨报》、天津《庸报》、南京《朝报》、《时代漫画》、《良友画报》,每周一组,共计有八百组之多。后来,又印为《王先生》、《王先生别传》、《王先生北传》、《小陈留京外史》等多种单行本发行。王先生的故事打动了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演员汤杰,决心将其搬上银幕,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的卓别林”。这个想法得到了公司老板和《晨报》社长潘公展的支持,于是一个由明星公司代摄制、代发行、专门拍摄王先生故事的“新时代影片公司”宣布成立,请原创者叶浅予出任经理,参与编创并领受一分干股。从1933年到1940年,先后拍摄了《王先生》、《王先生的秘密》、《王先生过年》、《王先生奇侠传》等11部影片,王先生和叶浅予的大名不仅名满上海,也传播到国内各个城市。
叶浅予长篇漫画绘本【天堂记】
1947年9月18日。钱家请我们吃饭,朋友们一致反对我们坐汽车去西海岸。说西岸距纽约3000里,十天才能赶到。每天走300里,哪有时间游览?而且这两天铁路快车有罢工风潮,行李也许到不了西岸,
1947年6月30日。晚饭后孟治开车送我们上街买用品的吃食之类。我找到邮局,发了几封信。这小街约几十家店铺,照例是A与P伙食公司,狐尔华期五分一角商店、药房、电影院,跑遍美国小镇,千篇一律。
1947年6月14日。司徒桥夫人冯伊湄来谈,乔的肺病已大有起色,只要医院住半年。她原来在《美洲日报》工作,发现该报常常制造新闻,破坏和平,精神非常痛苦。最近在一家专给联合国排印华文文件的印刷厂做校对工作。
1947年6月16日。百事可乐公司今晚在河滨公园举办美国土风舞会,参加者多男女中学生,女孩子尤多。指挥台上用扩音器指导步法,略加说明后,群众立刻学会。此会在整个夏季中,分区在各大公园举行。美国商人做广告的本事真大。
1947年9月27日。清晨抵丹佛前,车在大平原上走,甚荒凉,间或看见一两处牛群。丹佛是卡罗拉多省城,火车将在此停留4小时。我们搭电车到本省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看了一遍,其特点是将每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动植物分布状况,布置在大橱窗里,比起纽约的自然博物馆,并无逊色
1947年5月31日。考内岛是纽约平民的消夏中心,星期天会有一二十万人集中到这儿来。街上有一所蜡人馆,门口立着英国温莎公爵夫妇之像。我们好奇心切,每人花了二角,进去参观一番。里面阴森森,布置的都是些凶杀故事,颇像东狱庙的十殿阎王地狱景象。
1947年5月4日 卡内基堂是纽约的音乐活动中心。今年冬季花园放映一部影片,以卡内基音乐节目为内容,穿插一个音乐青年的故事。全世界顶尖的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钢琴家、提琴家、指挥家,聚集一堂,听得我陶然欲醉。
1947年5月21日 新认识的朋友威尔史岛脱夫妇带我们到范加特夜总会去。这个小夜总会在格林威治附近的一个地下室,除了一个酒吧、一个乐台之外,排了120人的座位,剩下供跳舞的地方不到10平米。这大概是纽约最小的夜总会,地处格林威治穷画家活动并集居地区,
1947年4月7日 在14街坐高架电车去曼哈顿南端渡口,过唐人街,电车钻进华尔街一带的摩天大楼区。我特地在车头找到个座位,欣赏这纽约的奇景。这一带是曼哈顿下城区,旧街道弯弯曲曲,电车在楼群夹缝中穿来穿去,百来层高的摩天楼活像黄山的奇峰怪石,壁立周围。
1946年11月14日 我在上海主编过几年《时代画报》,最高销数一万份,对销数高达200万份的《生活画报》,早已心向往之。到纽约的目的之一,便是想看看《生活》的编辑部。我把此意告诉了丢克斯,他立刻为我安排好参观时间,并由他作向导,参观了他们的编辑部。
1946年11月12日 在洛杉矶好莱坞兜了一圈,碰到好莱坞电影城大罢工,只参观了华尔特.迪司耐的动画制片厂。该厂送给我几片赛罗璐原画作为纪念。未见到迪司耐本人。
1947年6月29日 爱莲接受中国学院之聘,到新泽西州的上蒙脱克来教师大学暑期班讲授中国风土舞两星期。同时受聘者有冯友兰和陈远两教授。公共汽车穿过赫德森河下的林肯隧道。校园中野兔松鼠乱窜,鸟语花香十分幽静。晚饭后开会商议开学事务,9点上床。
1947年4月6日 杨刚和陈梦家夫妇来看我们,梦家从前常写诗,在《新月》发表。目前在芝加哥某大学讲语言学。来看我们之前,向杨刚打听我们是京派还是海派。打了八年仗,此种偏见还存在,看来此人自以为是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