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在人民大学两年的学习收获,我很认真地总结了一下:一是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很多已成为后半生的知己;二是一个老师讲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艺术经典是穿越时空的。这句话使我在面对各持己见的繁杂书坛时坚定了学习的方向:那就是只有深入地挖掘经典,才有可能找到一丝的出路。

1但当我真的面对各种经典时,又有各种各样的思想不断地袭来,历史上经典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每个经典都构建了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如何寻找经典之中的经典呢?为此我曾经思考了很长时间。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影响我创作的则是国学著作:《中庸》。

如果把《中庸》简化来读,即是适度,再简化一些,应该就是分寸的意思,高深的理论总是简单的,所谓大道从简;其实我们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处在变幻莫测的人际交往中,为人处事的分寸把握,恐怕是最高的境界,乐不可极,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等等,这些包含着哲学思想的文字可能是对分寸二字的极佳诠释。

为人处事之中对分寸的把握可能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由此我想到书法的分寸问题,并用分寸而引深到对书法艺术标准的探索。古人把历史上那么多优秀的书法家按水平造诣分成三六九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评判标准。现代人喜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似乎艺术一下子失去了标准,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在书法学习创作中所应该追求的高境界是什么?真的没有答案吗?于是我想到了用书法的分寸来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规范。

2一、 个性与共性的分寸

每个人在创作中总想体现自己的个性,这其实非常好,但关键是你对书法中经典共性的表达有多少,如果没有传统经典的共性或共性太少,所表达的个性其实就成了极为简单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个性都是好的,只有在书法共性的基础上能体现出自己一点点淡淡的个性那才是最高级的。

二、 形式与内容的分寸

所谓形式,就是我们第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所谓内容是我们认真解读之后所了解的东西,就像我们欣赏一个姑娘:服饰的讲究和化妆固然很重要,但是姑娘是否具有美丽、才情和气质那才是最重要的,我想现在的选美和模特大赛,参赛选手都要穿上比基尼走两步,可能就是评委研究了形式与内容的分寸吧。

三、 味道浓与淡的分寸

我们经常去饭店吃饭,很多人喜欢吃一些味道特别浓的东西,比如四川火锅,麻辣虾等等,这些东西我们偶尔吃一次可以,吃多了会腻的,所以味道清淡的家常菜才是大多数客人的常选,最健康也最离不开的食品可能就是自己家里做的馒头、米粥、大白菜,由此我想到赵孟頫的作品为什么会流传下来,能成为经典,现代人都少有人欣赏他的作品,甚至有人笑谈他的作品参加国展都选不上。难道我们的前辈都是书法欣赏的白痴吗?肯定不是,其实赵孟頫作品之中那点难以让人察觉的淡淡的味道就是其作品具有生命力的原因。反观我们现代人,那些极具夸张之能事的作品,虽然能第一眼打动你,但谁又能保证看久了还不腻呢?

3四、自然与刻意的分寸

我们都崇尚自然、讨厌刻意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自然仅仅是没有任何内容的自然那就是简单,刻意的深化就是造作。没有刻意的自然是经不起推敲的,没有自然的刻意是低级的,只有经过严格刻意之后的自然才是书法的高境界:简约而不简单。

五、技与道的分寸

如果用打乒乓球解决技与道的问题相对容易理解些,每个高水平运动员在打比赛中都会深刻领会技术与战术的问题,如果没有高超的技术做后盾,再好的战术和想法都会落空,失败是一定的。如果两个人技术实力相当,就看谁的战术运用得更加得当。战术运用得好会发挥自己的长处而抑制对方的发挥,从而获胜。所以说,技术是战术的保证,战术有利于技术的发挥。书法的技与道也应该如此,忽视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

六、文与化的分寸

我们不妨把文化拆开,文是名词,是知识、学问,化是动词,是应用和融会贯通的意思,我们有时把文化简单地理解成知识,其实是强调了文而忽略了化。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老板,没有多高的学历,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生意却做的红红火火,让有些给老板打工的大学生很是郁闷,其实用文和化来解释就能理解了,这些老板可能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是勤劳和诚信这一点很多所谓有知识的人并不在意或没有坚持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却发挥到极致,也就是他们把知道的那一点点文给“化”了。所以他们成功了。很多有知识的人让知识永远停留在储存知识阶段,而没有化成指导行为的力量,没有化的能力,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成就一个人,书法的学习不也一样吗?

说到书法的分寸还有很多很多:收与放的分寸;继承与创新的分寸;虚与实的分寸;迟与速的分寸;繁与简的分寸;古朴与灵动的分寸,等等等等,更多的分寸问题会出现在我们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如何解决这些分寸,达到书法整体的和谐与平衡,可能有利于解决书法标准的问题。

由于近期对书法的创作做了些思考,在书法的探索方面也有一些简单的想法:

一、不要成为早熟的果子。

大家都知道早熟的果子长不大,其实书法过早的定型就会让自己停滞不前,因为一个人多了一份个性就少了一份包容。风格过早的定型就会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个人体系,从而失去或减少接纳新的事物的机会。古人穷毕生之精力做一件事情,就能做到极致。我们现在很多极具艺术天分的书法家都因为果实过早的成熟了,没有留下足以值得回味和保存的东西。

二、学会偷东西。

一个人偷了东西之后变成自己的财产,别人看不出来,那是最聪明的贼。一个人如果偷了东西还托在手里让别人一眼就认出来,那是蠢贼。苏东坡偷了颜真卿的东西而不像颜真卿,那是睿智。钱南园拿了颜真卿的东西连标签都不换还托在手里招摇过市,可能就有点笨了。

三、学会放弃。

营销学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学会放弃。书法经典实在太多了,只有适合自己并能被自己吸收才能化为营养,什么都想要,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的越少,得到的可能性越大,要的越多,成功的概率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