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博物馆紧邻书院门文化街,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和石刻闻名于世。碑林博物馆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包括碑室7座、碑亭8座、碑廊8座,和石刻艺术室、文物陈列室等展厅。作为公认的书法艺术圣地,西安碑林是一部由众多国宝级名碑写成的凝固的中国书法史。下图为第五陈列室部分碑刻。
由于内容太过厚重,加上许多名碑因被玻璃包围没能拍到好照片,之前一直没敢开写这篇博文。在作了很多准备,下了大决心后,终于开始根据2010年的照片,分《碑刻》、《孔庙建筑和石雕》和《现场拓片》三篇对碑林作大致的介绍。当然碑刻照片只能作为引子,感兴趣的朋友可通过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http://www.beilin-museum.com/gbmb.asp)的碑刻拓片作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下图为第六陈列室的部分碑刻。
穿过碑林博物馆的孔庙古建筑群,首先看到8座分立的碑亭,里面陈列清朝多位皇帝平定西北战争后御制的纪功碑。大多数碑亭不开放,这是其中的一座,虽因距离太远看不清字,但碑体的规格和纹饰流露出它的尊贵。


石台孝经碑为四面方碑,碑头方额浮雕瑞兽、额上为灵芝云纹的双层花冠盖石,碑下三层石台阶四面都有线刻蔓草、瑞兽等图案。由于四面碑中间是空的,1973年8月修正此碑时竟发现其中藏着大量铜钱和两个国宝级卷轴:其一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代全碑拓本;另一个为东方朔偷桃的套色版画,题名、印章都是吴道子。

《京兆府学新移石经记》碑记述:《开成石经》原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天祐元年(904)长安城缩建后“六经石本委弃于野”。后梁名将刘鄩(856~920)镇守长安时接受尹玉羽建议,将《开成石经》移到城内“唐尚书省之西隅”。宋元祐二年(1087),蓝田的吕大忠将《开成石经》和《石台孝经》移到孔庙(现址),后又陆续将颜、褚、欧阳、徐、柳等所书的石碑保存于此,形成碑林,可以说没有《开成石经》就不会有西安碑林。
中国古代有文可考的大规模刊刻石经一共有七次,依次为:东汉《熹平石经》、曹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后蜀《广政石经》、北宋《嘉佑石经》、南宋《绍兴石经》和清《乾隆石经》,现在仅有《乾隆石经》(保存在北京国子监)和《开成石经》仍完整保存。《开成石经》有114石,228面,共计650252个字,号称“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部书”,当然只能照些局部以飨博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