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庐书院互联网课堂
将在墨池上线
悄悄给大家透露一下
具体教什么
新型的书法教学范式
————“五体兼修 融于逸庐”————
董水荣✍
☟
◇李阳冰《三坟记碑》:篆书从李阳冰的《三坟记碑》婉曲翩然,它与《峄山碑》玉筋笔法一脉相承。无论是《三坟记碑》还是《峄山碑》都是有意锤炼稳定的控笔与匀称的结构能力。
◇《虢季子白盘》:然后写大篆《虢季子白盘》,放松而带有写意的意味,体会笔与纸的篆籀线质感。近现代大篆书家很多受到《虢季子白盘》的启示,吴昌硕、王福庵 、童大年都深受其影响。隶书中所列出的三种经典,每种风格都有一种代表。
◇《石门颂》:《石门颂》带有篆意的笔调,逸气飞扬。
◇《张迁碑》:《张迁碑》铺毫涩行的用笔,代表方正饱满庙堂之气。
◇《礼器碑》:《礼器碑》细而凝练的笔意,秀中含静。三种不同的隶书审美为适合隶书发展的作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楷书皆从褚遂良始,《大字阴符经》和他的《雁塔圣教序》。很显然褚楷带有“二王”帖学脉络的书写笔调,既有楷书的严正,同时又可培养最初的帖学气质。
◇“二王”手札:小字行草,以“二王”手札为帖学的源头,也将是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孙过庭《书谱》:孙过庭《书谱》是“二王”笔法的一种拓展,同时又是初入草书启蒙教材。
◇怀素《小草千字文》:怀素《小草千字文》与 《书谱 》相比有着另外一种行草书的笔法要求,带有篆籀笔意,也有另一番的审美取向。同时也体会篆籀笔法在行草书中的应用。
◇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最后是大草,以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自叙帖》为大草教学主体,这是大草的巅峰之作。更多笔法的灵活应用,更多书写技法的综合体现,也作为小字行草展大书写的必备教学环节。
☟
【五体兼修的教学理念】
五体兼修在书法专业化的道路上,更侧重于书法内部的艺术质地的书写体验。有了各种书体的书写经验,以此生发出对所列的12种经典之外的书法表现的辨识。书写就有了更多敞开的可能,也是对一种固化的、静止的传统书法教学所作出的反思。
◆
逸庐书院的成熟的教学体系,是通过李双阳长达十几的丰富教学经验,不断的优化结果。五体兼修可以说是一种专业要求,但更大程度也需要导师有全面的书体书写的修养。没有这种修养和深度的体验就无从有完整的五体书写的教学链接。
☟
【新生媒体的互动】
——— 新一代书法家的主要方式 ———
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为了强化五体兼修的教学理念,整个逸庐书院,将善于不同书体的助教分别当任各个书体的教学任务,组成起了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新生媒体互动,地域影响弱化,专业的、主流的审美影响强化,重视书法经典共性语言的体悟,新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成了塑造新一代书法家的主要方式。
心动吗?
(填写手机号码和姓名提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