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時期,佛教興盛。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在洛陽城南二十五里的龍門山大規模開鑿石窟雕刻佛像,其遗存即爲今之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的開鑿年代最通在北魏太和七年(483年),經過北魏至清代康熙年間的鑿造,至今仍留有窟龕兩千一百多個,造像十萬餘尊,造像題記三千六百餘品,這當属全國各地石窟造像題記之最。這些造像題記不但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歷史、宗教、醫藥、藝術等多資料,而且也离我们研究漢字的流變、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寳貴的實物參照。龍門石窟造像書法多是北魏、東魏時期,爲漢晋隸書向隋唐楷書過渡階段的正書書法。以《龍門二十品》爲代表的魏造像書法,结體剛健,用華方勁,書風樸拙,多以方筆爲主。

本書從衆多龍門石窟造像題記中精選出四十餘品。因石窟經歷千餘年的瀝蝕,很多造像已漫漶不淸,所以我們所選以題記小品爲主,造像較少,且小品風格多樣,既有方華森嚴、整峻厚重的典型“魏碑體”,更多的是點畫随意、结體古拙、奇趣盎然的民間書風。出版此書主要是爲書法研究者與學習者提供一些參照,相信對大家學習書法畲有益處。

1王史平吴造像記

正始二年四月十五日像主

齋師蕩寇將軍殿中將

軍領鈎椭令王史平吴共合

曹人興願爲今王上造弥勒像一區

横野將軍鈎椭

署洪池蒸權六煩

2楊安族造像記

正始五年正月卅日造釋迦像一區爲口

生口口合門大

小普同斯福楊安族敬造

3比丘尼法文法隆造像記

永平二年歲次己

丑四月廿五曰比丘

尼法文法隆等

覺非常世深發誠

願割竭私財各爲

己身敬造弥口像

一軀願使過見者

普沾法雨之潤禮

拜者同無上之樂龍華三唱願在流

口一切衆生普同

斯福

4(比)丘尼法行造像记

永平三年四月四日

丘尼法行武用儆心

造定光石像一區并二

菩薩願永難煩惚

無有苦患願七世父母口

口眷屬現在師徒礼

口共福亦令一切衆生

咸同斯慶

5比丘法興造像記

永平四年歲次口卯九月一日甲午朔比丘口

法興敬造弥勒像一區上爲皇家師僧父母

有識含生普乘微善龍華三會俱口齊上

又願皇祚永隆三寶暈延法輪長唱所生父

母託生紫口蓮昇免率面奉

蘇氏足口虚空悟發大解

所願如是

6□和寺尼道僧造像記

永平四年

十月七日□

和寺尼道僧

略造弥勒

像一區生生

世世見佛

問法清信

女周阿足願現

世安隠一切衆生并同

斯願

7劉洛真兄弟造像記

延昌元年歲次壬辰

十一月丁亥朔四日清信

士弟子劉洛真兄弟

爲亡父母敬造弥勒

像二區使亡父母託生

紫微安樂之處又願

七世父母師僧眷屬

見在居門老者延年

少者益笑使法解

相生一時誠佛所

願如是

8杜安遷等廿三人造像題記

邑師慧暢

比丘道因馬惠初

杜安遷李方進

潘祖悦石伯康

劉景林潘子緒

劉梵達賈願歸

藍世祖潘思遠

張元興潘遵遠

劉思敬傅沖子

展祖暉孟龍達

張榮先賈靈珎

張榮宗范思紹

神龜元年六月十五日安遷

等廿三人敬造釋迦像一

區各爲七世父母師僧眷

口一切衆生俱登正覺

9祖上僧敬等多人造像記之一

比丘尼僧静願母子

平安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子祖爲口

口口口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子封

氏祖口

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子祖口

司馬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子祖長口

造像一區

清信士佛弟子口州主簿

母長又造像一區

10祖上僧敬等多人造像記之二

清信士佛弟子口口章造像一區

清信士佛弟子封叔口

造像一區清信女佛弟子封季章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子封令口恭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封令婉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子封令妃造

像一區

11祖上僧敬等多人造像記之三

清信女佛弟子封工

正造像一區

清信女佛弟子李口

容造像一區維大魏正光二

年十一月廿九日合造釋迦像十六區願令眷屬安隱

無病長使所願

如口

12王永安造像記

佛弟子王永安

造觀世音像一

區爲父母

13比丘慧暢造像記

正光三年

慧暢口爲

口父母兄弟

敬造弥勒

14比丘惠榮造像記

比丘惠榮供養時

大代正光四年三月

廿三日沙門惠榮

敬造釋迦牟尼像

一傴爲師僧父母口

世因缘親善知

識一切含生一時成

15比丘尼僧達造像記

孝昌元年八月八日

比丘尼僧達

爲亡息文殊造釋迦像願亡者

生天面奉弥勒諮受法言悟無生

忍現在眷常與善居

七世父母

三有四生普同此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