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牢北宋墓

比上好牢发现宋代金墓还早十年的1991年7月,村民取土在下好牢发现一座砖雕、壁画保存较好的北宋晚期砖室墓葬,而且北部右侧窗户边题记和墓志铭砖都写着“宣和五年”,也就是1123年。

1下好牢宋代砖雕壁画墓墓室正剖面图

2下好牢宋代砖雕壁画墓墓室侧剖面图

这座墓南壁中间开墓门,进到墓室后东、西、北三壁都有耳室,比较豪华,墓志铭记载的是王谏、王义兄弟俩葬死者的,考古工作者清理墓葬时已经遭到轻微破坏,死者数量不详,随葬品只有一件瓷枕。与山西其他宋金元砖室墓一样,当时人们都虔诚地遵奉着“视死如生”的传统信念,把墓室装潢得古香古色,丝毫没有神秘之感。

3下好牢宋代砖雕壁画墓水墨山峦图壁画

4下好牢宋代砖雕壁画墓水墨山峦图壁画

这座墓三个耳室内都有水墨山峦图壁画,山势挺拔,线条浑厚,是宋代上党地区民间绘画的上乘之作。

它精美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砖雕看门武士、侍女和孝子故事而且每个孝子故事旁边都有题记,具体排列是,南壁两个看门武士,左上方有“曹娥”、“闵子骞”,右上是“王祥”,北壁门洞两侧各镶砌一侍女,左部砌“鲁义姑”,右部砌“丁兰”;东壁墓门两侧各砌孝子故事砖雕三块,左侧“刘明达”、“曾参”、“姜士妻”,右侧“郭巨”、“王武子妻”、“元角”;西壁同东壁布局一致,左侧“董永”、“鲍山”、“舜子”,右侧“陆绩”、“刘殷”、“田真”,共17个。

5砖雕孝子故事:曹娥哭江得父尸

6砖雕孝子故事:袁角拖笆谏父亲

7砖雕孝子故事:舜子历山象耕田

这些砖雕分别表现的是曹娥哭江得父尸、闵子骞单衣顺后母、王祥卧冰求鲤鱼、鲁义姑舍子救侄、丁兰思亲刻木像、刘明达卖子养母、曾参心痛感啮指、姜士妻泉跃双鲤、郭巨埋儿天赐金、王武子妻割股奉亲、袁角拖笆谏父亲、董永卖身孝感天、鲍山贼营救老母、舜子历山象耕田、陆绩念母怀丹橘、刘殷哭堇孝感天、田真哭活紫荆树。读者可能对刘殷哭堇孝感天的故事不太熟悉,他在九岁那年,祖母王氏想吃芹菜,时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草木尽枯萎衰败,四野茫茫,尚无一点绿色,哪里有芹菜?而刘殷还是心怀侥幸四处寻找,可到了天将黑时依然两手空空,想到祖母年高,不过想吃一点芹菜而已,自己竟然无法满足,禁不住蹲在地上失声痛哭。忽然听到有人在耳畔说,不要哭了!给你芹菜。他急忙起身止哭,举目四望,并无一人,以为自己思芹心切,产生幻觉,愈益悲伤,低头愈哭,却惊奇地见脚旁长满绿芹菜,不觉破涕为笑,顿生莫名感动,赶忙采摘而归,原来这是天意。

一座墓中雕砌着这么多孝子故事在北宋时期也还不多,因为那时还没有形成全套“二十四孝”的概念,但在民间像大舜、郭巨等孝行人物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了。百善孝为先,中国人的传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