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流行时装是美的,而流行性感冒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我们认定事物决不能以流行快慢来定论。当代书坛关于流行书风的争论一直不断,其实,流行的东西也有高雅和低俗之分。流行的空间也多有不同。高雅的东西大多流行很慢,而低俗的东西若不加限制则会大加流行。
中国歌坛许多经典名曲都很雅,在特定范围、特定时期有过广泛的流行,但由于受当时媒体条件的限制,流行的空间很窄,或者受众面很小。而现代流行音乐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播,一夜之间成为名星并非天方夜谈。二王书法在晋末称妙,至初唐大王争胜,但是二王书法的流行反限于士大夫阶层,这是一个不让世俗涉足的文人空间,他们的流行是高雅文化的象征。魏碑造像题记的书写式样,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行,也具有南北局限。大凡流行快、分布广的东西,极易为世人认同和掌握,而流行慢、存在空间窄的东西则存在认识和文化的差别上,也还有深刻和浅肤之分。
就艺术而言,我们希望的决不是世俗化,艺术是反对世俗化,艺术应当是高雅的东西。它需要精美的技巧,需要深刻的文化内涵,需要神秘气氛,需要动人的感染力。艺术当然还需要接受群体,需要流行,但要把握流行的方向。当代流行书风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流行书风中一些创作技巧上面。就象一些流行歌曲,由于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很快流行。流行书风也是这样,一些书家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书写式样,由于技巧表现上的浅肤,很快被一些人模仿追风,形成风气。这样的书风实质是一种伪创造,是华众取宠的作秀。真正的艺术一定要求技巧的精美,高超的技艺,岂是轻易被传抄的。像一些书家群体举办的流行书风展,其实也只是对传统书法观念的一种叫板,许多作品也只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夸张,与其它展项并无实质性区别。
因此,流行书风是相对的概念,它不是一种风格。你说谁的书法是流行书风都很难说。当前书法创作中出现的雷同现象,不是流行书风的实质,而是一种浅肤文化的表现,是浮躁心态在书法创作中的一种折射。好的流行书风,一定会有学术意义上的提升,是一种真正的学术和风格流派。他是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下,在共同的美学思想支撑下进行不约而同的艺术创作,其实仍然存在着个体风格的差异。就好比是魏碑书法中的龙门二十品,他们都具有金石意味,但各碑风格又不尽相同。一种流派可以成为流行书风,但流行书风不都是一种流派。流派具有学术、风格、文化、思想上的多项支撑,而流行书风是一种表现技巧上的相似。
当代书家患上了创新综合症,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却没有创新的才情和实力。由于风格的多样化,人们再想重立山头已不可能,仿佛有了新的美学式样已被人挖掘完了的失落感和恐惧感。看到新的式样就模仿,见到陌生的东西都去追逐。你赶南集,我赶北集,弄来弄去还是绕不开,大家走近一看,还是有些相似,再去调整又很困难。因此,暂时的雷同也在所难免,暂时的流行也不足为怪。只要艺术家的良知不死,书法创新的大道永远是明亮和宽阔的。
我们提倡有学术意义的流行书风的合理存在。它可以在某个地域,某个空间盛行。就象东汉末年,赵壹《非草书》的描述的那样,在西州地区一度流行的张芝今草式样,现在再作历史地回顾是多么动人心弦。这种流行书风实是开创未来草书发展的序曲。当然,我们也反对浅薄的没有真正文化思想的盲目追风现象。这种书坛浮躁之风应当予以纠正。我们更反对那种利用一些人的追风现象来自我标榜,或腐蚀健康的书法艺术生活。每一位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书家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书法创新上,敢破、敢立,敢于抵制书坛上不良倾向。对待流行书风一方面应当在辩识、理解、疏导、扶正的原则下允许其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倡导老老实实做学问,扎扎实实地从事艺术创作,浮躁心态创造不出一流的作品,追赶流行书风成就不了一流的书法艺术家。我们期待一种大雅的问世,希望一种高层次的、能够代表当代艺术风尚的流行风格。到那时,大雅行于世,低俗就会失去市场,中国书坛也具有了乾坤清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