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书法群体与古代书法群体的迥然不同,决定了当代书法与古代书法的差距甚远。不可否认,当代书法作者在技法上比古人有继承与发展,从当代轰轰烈烈的各类书法竞赛中可以看到,不少的书法作者已将书法的线质写到了近手完美的程度(这在帖学一路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应该说是一种进步。  在经历了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创新思潮后,丑书与流行书风已渐入暮路(其中有所谓现代书法昙花一现,再无影踪)。在中书协近年来的继承传统的口号下,当代书法虽风格各异,流派繁多,但还是以二王体系的帖学占据主流,书法似乎又回归正溯。

然而,由中书协主导的各类比赛,诞生出的一大批获奖入展作者,他们的书风有一共同特点:所书作品均有出处,笔法精到,墨法丰富,抢人眼目。非此类书作,艺术性再强,个性突出的书法作品亦难以入展,更遑论获奖矣。由是,此类入展获奖书法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号——展览体。又有不少学者撰文讥之曰,如封住落款观看,不知为谁书者云云。实是笑其无有个性,各人面目相差无几,几成新的馆阁体。更有有智之士从中窥见,所谓的继承传统,其实是一大群粉丝现抄仿效当代几个引领书法潮流的大家书法,而稍加变化而已(现在盛传的伪王体即是一突出的例子,这里不做过多阐述),看似精美绝伦,实则俗气熏人;更有甚者,为在初评时抓住评委的眼球,满纸的燥气,戾气直呛心喉。

因此,有识之学者总结:造成此种原因,实因不读书缺国学所致。于是,大声疾呼多读书学国学才能写出高雅的书法来。故近两年来,写书法学国学渐成时髦。不能否定,当代书者与古人的差距确实就在于此:古时书者,大部都是士大夫阶层,无不皆是饱读诗书的鸿学之士,而当代书者,不论文化的高低皆可抓毫舞几笔,而成“书法家”,就算高学历者(诸如硕士、博士)也因分科详尽,绝大部分都离国学远矣。故此,当代之书法大家与古人比,便如繁星之比晧月,溪流之比瀚海。

国学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中华所有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而这里读书学国学所指之“国学”,当是狭义上的,即古代文人读书所要学习的文化,基本包含在我大中华的文、史、哲里面。

2勿庸质疑,读书学国学对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直为古今所认同。于是,有人理所当然地以为,学好国学便可以写好书法——这其实是一种偏颇的理解。否则,当代的许多国学大家岂不都是书法大家、大师?事实并非如此,观如今的不少国学大家的字,其实真是不堪入目的(这里不做具体的点名),何也?书法技法的缺失所致也。所以,写出高品格的书法,技法与读书(国学)缺一不可,离开了技法,不能称之为书法,离开了国学,书法难以有雅气和高品格。

回过头来讲,“腹有诗书”为何会使书法品格清奇,驱除笔底俗气、匠气?笔者目前为止没有看到关于这方面的释义文章与学说,此为笔者之孤陋寡闻所致?这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国学对书法不起直接的作用,而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修养,进而开阔眼界、升华品格,能分辨出什么是雅,什么是俗,什么是清奇,什么是匠气等等。从而促使我们既会有意识地去思索去除笔底的俗气与匠气,又会无意识地提高了书法的雅气与格调。那么,饱读诗书就必定会使书法有雅气而格调高吗?笔者以为,非是如此啊。笔者周围所熟知的书人中,亦有能诗善文者,按道理其书法应当格高气雅,然而观其书则俗气满纸,燥气熏人。难道“饱读诗书气自华”是一个伪命题?到此,必有人笑笔者,呵呵!自相矛盾了吧……。

3到此,如何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呢?其实亦很简单,有如书法中的伪二王体一样,有些人其实是伪读书。那何又为伪读书呢?伪读书者,看似读了很多的古圣贤书,博闻强记,谈论国学来,引经注典,头头是道,却没有将书本中的圣贤之言,来用于自己的道德修养。表面上博学多才,骨子里满脑铜臭,胸腔内一肚肮脏,品格道德极其低下。谁都知道,一个品德低下之人,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格调高雅的书法来的。这是苦读诗书,而书法依旧俗不可耐的原因。

到此时,读者们应该基本明白笔者的观点:学国学可以提高书法的品格,而又不是必然,只有将自己所学的古圣贤言为规臬,来时刻修正自己的言行,提高学识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才会在使书法的品格得到升华,祛除俗气、燥气、浮气、匠气。所以,真的说来,一个人书法品格的高低,不是因为学国学来决定,而是在于人品的高低所决定,学国学只是人为地提高个人品德修为的一种手段而已。说到这里,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天生品德高尚的人,写出来的字自会不俗,这是真理。

有人会问:不会那么肯定吧?确实,曾看过那么一篇文章,虽题目与作者都已记不清了,但提到的内容还大致记得,文中谈到宋代的蔡京与秦桧的书法都十分了得,蔡京书法连宋四家之首的东坡先生都赞叹,自愧不如,而秦桧更是创造出了宋体字。他俩的书法如何好如何雅气云云,提出这一现象的出现给书法以品德为上观点出了一道难题。隐然有品德的高低并不是决定书法格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个意思。笔者当时也迷糊了,难道会有特例?有幸的是,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了此二人的书法,凭心而论,确实写得漂亮啊,比颜鲁公、东坡先生,甚至王羲之的书法都漂亮,可以直逼赵孟頫了。然而细观之,遒媚有过,而雄健不足,与赵子昂同出一流,偏了媚俗矣,这样媚俗的字,为啥东坡先生会自叹不如?其实不难想象,以东坡先生的高德,必是出于场面应付之语也,而作者却拿来做为蔡京书法水平之高的证明。笔者不禁想,如没观二人书法,几乎被此文所蒙蔽了,是此文作者的眼力有问题?还是有其他什么目的呢?亦不得而知。

是故,秦蔡二人是伪读书之人也;颜苏二人是真读书之人也。所以,广大的想学或正学国学的书法人,在如今国学热的浪潮中,该知道如何去学国学了罢?

答曰:不伪国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