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十一届国展和书协主席换届,把中国书法家协会推到了舆论中心。这边中书协的领导们正在开理事会谁当下一届领导呢,群众们确在讨论书协该不该撤销,这事有点意思。

书协该不该撤销,不是个新鲜事了。吴冠中老爷子提过,周一波辞去书协职位时也讨论过一阵,最后都不了了之,这次结果肯定也是一样,撤销是不可能的。说撤就撤,您以为是城管赶走小摊贩呢?您这一撤,让 14000余名个人会员怎么办,41个团体会员怎么办、 70多个书法之乡怎么办,30个创作基地怎么办,20个书法名城、书法城怎么办,这么多画廊怎么办、这么大的市场怎么办?如果撤掉书协,肯定会天下大乱,虽然最后必定分久必合,但这中间的群龙无首、诸侯争霸,往哪个方向进发,会发展或是倒退,没有人能够预测。要是走了下坡路,责任谁负责?

其实讨论的焦点,在于书协领导“官化”,单单为了一个“官化”,就要撤掉书协,这也太武断了。都抢着当官,为啥?能生财呗。所以,官化问题说白了就同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一样,从法律上来讲可能不同,可是在外人看来,同样是借职位牟私利。

1不管你承不承认,书协在当今书坛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或群体可以取代的。

1、 书协所举办的展览是书坛的风向标,自1980年第一届国展以来,大大小小展览不断,而这些展览引导了当今书坛的书风。各个时期展览的风气不同,有些以前的风气现在看来甚至很幼稚,但是这是一种探索,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以前犯的错会是我们以后创作的基石。客观的说,写书法的群体和水平是都有所增长和进步的,这里面有书协的一份功劳。

2、书协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书学的理论研究高等院校占据很大部分,但中书协举办的书法论坛、书学讨论会以及设置的众多理论奖项,同样对推进现代的书学理论研究功不可没。迄今为止,书学讨论会已举办了10届,书法论坛也不断举行,在这些理论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以理论见长的学者型书家和用其他学科解决书法问题的学者。

3、书协的书法名城、名山、名园和书法之乡等品牌活动,推动了书法事业的繁荣。这些品牌活动,不但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文化形象,也形成了书法的产业链。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通渭县1年的书画交易额已达18.6亿元,在这样的氛围下,通渭也孕育出了很多书家。目前全国有70余个书法之乡,30个创作基地,20个书法名城、书法城都在中书协统筹之下,发展可能参差不齐,但我们看到了前景是宏大且美好的。

24、中书协聚集了中国最多数量书法精英,且具有其他组织无可比拟的号召力。纵观书坛的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活动,大多都是中书协主办。假如书协撤销,谁来组织这种大型的活动,一时是没有合适的选择的。

5、书协推动了书法教育事业。 “中书协培训中心”自成立21年来已培训了30000多名学员。2010年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为书法的学习制定了标尺。所承办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也于今年省级为国家级培训项目,培养大批中小学书法教师。

6、中书协的存在为市场提供了标尺和参考。书画市场比较混乱,“好字卖不出,破字漫天飞”的现象很严重。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中书协当做市场的“质检员”,成为市场的一道门槛。我想假如没了书协,将会出现一大批长发飘飘、长髯飘飘的“伪大师”。

但是也正因为书协有这么大的作用,所以书协的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面的6项,相信书协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其位,谋其政”是自古以来老百姓对当官者的期望。在“官化”问题这么严重的书协,我们希望能有位像习大大一样搞一场“反腐倡廉”的领导。有些领导的字不受群众们认可,也希望同行们理解,毕竟公安局长也不都是神枪手、破案专家,这个位置需要的是领导能力。但假如在群众们心里的想法是:“在那么好的位置,也没见你做过什么事,光见你借着这职位捞钱,写的还没我好呢!神马玩意!”那就是时候搞一场“整风运动”了。

至于怎么整风,我等外人也不用提意见了,提了也不一定提得对。对于体制内的问题,体制内的领导们肯定比我们群众认识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