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我们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与广大观众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
米芾书工各体,尤以行草见长,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其“刷字”书风至今盛行不衰。他首创以繁密的墨点堆叠成山峰,表现云雨中山峦的浑厚润泽,效果独特,前无古人,画史称“米点山水”,推为文人山水画的开山巨擘。可惜没有真迹流传于世,我们只能从他儿子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以及后世无数仿学之作中见其端倪。米芾雅好奇石,留下过“米颠拜石”的典故。作为书画家,他还特别喜欢罗致名砚和各种文房佳器。历代名家的书画精品当然更不肯放过。凡经他收藏、品题之物,无不身价倍增,连皇帝也聘用他鉴定内府书画,堪称是宋代“首席鉴定专家”。
《珊瑚帖》是米芾的一件纸本行书信札,纵26.6厘米,横47.1厘米,内容是向别人夸耀自己的收藏。具体可分为三部分。
1.“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梁代大画家张僧繇画的《天王图》,上面有唐代大书法家薛稷的题识,又是宰相阎立本旧藏之物,可谓名品。从乐老先生处原价购到,价格不贵,何等得意!
2.“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谢景温书香世家,三代簪缨。本人官至礼部侍郎、宝文阁大学士、知开封府。他旧藏的《孔子问礼于老聃之图》虽不知作者何人,但六朝法绘,系出名门,亦为难得。
3.“珊瑚一枝。”珊瑚生于海底,古人在没有潜水设备的情况下,欲取得一枝,极为困难,故昂贵而稀罕,非一般珍宝可比。米芾此处提到珊瑚,特意加大了字号,写得异常醒目,可见他对此物的重视程度。


米芾作为性情中人,在书信中随手“插图”的事情不止此一例。蔡京之子蔡绦所著《铁围山丛谈》卷四云,米芾贬谪出京,曾致信蔡京自诉流落之苦:“言举室百指,行至陈留,独得一舟如许大,遂画一艇子行间。”这封信被蔡绦讨来收藏了,可惜没有流传下来,与米芾平生的全部画作一样烟消云散了。《珊瑚帖》中的珊瑚插图遂作为米芾的唯一传世画迹,独存人间。中国美术史家研究北宋文人画起源者,无不论及于此。意义之重,可想而知。
从书法角度而言,《珊瑚帖》也是米芾中年代表性佳作。其笔势放纵,使转灵活,字形参差,布局随意,却丝毫不失传统法度,真正达到了“无意于佳乃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神品境界,是作者豪迈精神与深湛功力的自然组合,极具艺术魅力。苏东坡对米字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八字评语,于此极为契合。
当然,此帖对于研究中国艺术品收藏历史的重要文献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人、其物、其书、其画,四位一体,小小《珊瑚帖》承载了太多的文化信息,称为“国宝”,当之无愧。目前,它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每隔几年,就会在武英殿书画馆与观众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