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临好《兰亭序》,你具备条件了吗?”这段时间,我时常问自己这句话!临《兰亭序》三十六遍之后,就不想再继续临下去了,因为在一遍接一遍的临写过程中,我摸索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致使我对于是否继续临写产生疑惑。在查阅了诸多资料之后,内心产生了不少感悟。虽然我只是初学者,阅历尚浅,学识也不足,但我希望通过临《兰亭序》的感悟,与各位书法爱好者交流学习,若能产生些许共鸣,足矣!

一、在临《兰亭序》之前,首先要熟悉《兰亭序》

1、要充分了解《兰亭序》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环境,书写条件,创作意图、目的,创作者使用的笔、墨、纸、砚等。包括创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好是坏,是否饮过酒等细节都不能忽视,“临古”就得“通古”。

2、要认真“读贴”。《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肯定有他独特的一面。“读贴”这个环节对于“临书”来讲意义重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临《兰亭序》来讲,“读帖”这个环节更是重中之重。

从写法上看:比如“之”的20种不同写法是《兰亭序》的重要标志,还有“一”字的七种写法,两个“所”字、两个“畅”字、两个“今”字、两个“视”字、两个“兴”字、两个“感”字、两个“俯”字、两个“盛”字、两个“事”字等的写法都不同。

从结构上看:有左小右大的,比如“林”字,有左右向背的比如“外”字,有左密右疏的如“视”字,有上下密、中间疏的如“室”字等。

从布局上看:1、2、3行之间的间距明显的要比后面25行的间距宽许多,上下首字的排列不求整齐,而是错落有致,行间字的排列也是摆动的,每个字的摆放也是跳动的等。

从纠错方法上看:《兰亭序》中使用了三种纠错方法,第一种是漏字补写法,比如“崇山”两字,第二种是直接染黑删除法,比如:“由今之视昔XX悲夫”中间这两字;第三种方法是错字上加粗笔纠错法,比如“因”、“向之”、“夫”、“文”等。

1冯承素摹本(神龙本)

二、临《兰亭序》的材料需精挑细选

1、选笔。据有关资料记载,王佑军当时写《兰亭序》时用的毛笔是黄鼠龙的胡须制成的特细笔,那我们现在临写时就不能用普通的笔,否则临出的效果不会太好。当然,水平超高的大师例外。

2、选纸。要想临好《兰亭序》,选好宣纸也是关键。根据我的实践,生宣是绝对不能用的,半生半熟宣临出来效果也不好,我想首选应该是熟宣吧。至于选什么品牌的最适宜,还得看各人爱好,也许《兰亭序》原稿的材质可能与现在的宣纸无关。

3、选帖。现在《兰亭序》字帖大多是把字放大了的,我认为不足取,要想领会其精髓,需从原尺寸的《兰亭序》入手。据史料记载《兰亭序》原尺寸应该是:24.5CM×69.9CM。

2褚遂良摹本

三、临写中的见解

1、写好杂体字。这里所说的所谓杂体字就是带有其他书体的写法在里面的字。《兰亭序》里的单字涉及的杂体字也很多,有带篆书写法,有带草书写法,有带楷书写法的。比如带草书写法的字有“亦”;带楷写法的字有“日”字;带篆书写法的字有“朗”等。临写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2、笔法。《兰亭序》里的字有方笔的,有圆笔的,有方圆结合的。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特点,着实耐人寻味。

3、技法。除按要求掌握基本的临写技法之外,我个人主张临《兰亭序》还是以摹为先。因为《兰亭序》纸小字多,布局精妙,技法高深,法度严谨,结字灵活多变。所以一开始就直接临写,章法根本无法掌控,笔法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先取其势,再学其行,对初学者有益而无害。

3虞世南摹本

四、对选择临《兰亭序》的书法爱好者的建议

1、初学书法者不能轻易选择临《兰亭序》。因为《兰亭序》里面涉及的书法知识点多面广,初学书者不但不能掌握,而且还会误入歧途。

2、没有书法天赋的不要轻易选择临《兰亭序》。《兰亭序》是书法天赋与书法技法高度结合的产物。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有天赋。书法更不例外。书圣王羲之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边作文章一边在转瞬间把一个“之”字写出20种样子不重复,其它的字同样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还以各种姿态跃然纸上,文好,字更好!这不但与其从小苦练书法分不开,同样也与其具有超强的书法艺术天赋紧密相关。这种书法壮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悟性不好的也不要轻易选择临《兰亭序》。历史上曾经有个弹琴的大师指点过一个学琴的艺人说:如果你学琴的第一次弹奏时,手指就下错了,那你这一辈子都学不好琴!这个艺人从此就不学琴了,原因是第一次入手老师是教过的,不该出错。既然出错了就只能说明他悟性不好。故事里面隐含着一个道理:天赋—悟性之间的关系。有点天赋,但悟性不好,就会导致学古人的东西,学了没用,书法界有个常用语叫“食古不化”,临出来的东西再好也只能当复制品,意境上不了层次,创新也就受到了限制。艺术是相通的,学琴也罢,书法也罢,大致都如此。

总之,《兰亭序》乃书法圣物,书法爱好者人人都想临好《兰亭序》,可它并不适用于人人!我本人计划临完100遍的,现在只临了36遍,最终决定暂时放弃,等积累点经验再临。

上述均为个人拙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师们包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