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昌硕,1844年生,1927年逝世,浙江安吉人。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他的别号很多,缶庐、苦铁、大聋、老击、老苍等。清末曾官江苏安东知县,在任仅一月,后寓上海。中年后始作画,其绘画内容以梅、兰、竹、菊、藤萝、葡萄等为主,取法徐渭、朱耷、李,并受赵之谦、任颐的影响。设色大胆,别开生面,用色混而不脏,艳而不俗,自有一种古朴的美。他把书法用笔融于绘画。成为“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工诗、书法,擅写“石鼓文”,精篆刻,远宗秦汉,近取浙皖精英,自创面目。

光绪三十年(1904)在杭州成立“西泠印社”,被推为杜长。他又能融各家之长,并贯通他的书法、篆刻,创雄健苍劲的风格。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他的作品诗、书、画、印配合得宜,融为一体,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对日本影响也很大。

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富贵牡丹 立轴 设色纸本 1919年作(403.2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吴昌硕的写意牡丹,一是重气尚势,以浑厚豪放为宗,二是“直从书法演画法”,以书入画,以印入画,以金石气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比之于白阳,更显磅礴;比之于徐渭,更厚重苍茫;比之于八大山人,显得烂漫;比之于复堂,更沉雄;比之于赵之谦,更老辣。画面右侧,巨石之上,几株牡丹绽放盛开。花朵艳丽,红黄相间,光彩夺目,硕大的花朵在枝壮叶茂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左侧矗立几枝含苞待放的牡丹,与之形成视觉上的鲜明对比。此幅牡丹以单纯朴厚的笔法,大写意出花卉与奇石;复色运用酣畅自如,丰富的灰色层次使画面的张力得以增强,苍茫浑厚之气蓬勃而出。

芙蓉花开 立轴 设色纸本 1913年作

大写意花卉是吴昌硕的艺术成就所在,所谓“比之于白阳,更显得磅礴。他之于徐渭,更显得厚重苍茫。比之于八大山人,更显得烂漫。比之于李复堂,更显得沉雄。比之于赵之谦,更显得老辣。”吴昌硕的意趣大概如此。该幅芙蓉花卉,花开烂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芙蓉枝叶皆以大写意写出,独芙蓉花与花蕾用洋红以小工笔勾勒;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

2富贵坚固 立轴 纸本设色

此画作构图一丛牡丹傍石而生,石后复生一丛牡丹,牡丹后复有一石。牡丹皆作临风摇曳之态,含露娇羞之姿,其交相穿插,以苔点连成一气。画中苍石、牡丹,挥写淋漓,势如草书,不斤斤于形象之是与非;其设色,水墨写石,而间施淡赭,胭脂写牡丹,牡丹花叶,墨间稍掺绿意,与笔法同一路,得其意而已,创造出饱满向上的磅礡气象。淋漓奇古的水墨苍石,点缀浓艳的牡丹,以石之刚,映现牡丹之柔。3

牡 丹 设色纸本 1916年作

此幅《牡丹》描绘富贵之花盛开的情景。花分两组,有聚有散.有多有少,形成对比。左下方的花以勾填法表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中心的一组花,以没骨画法,花办尽情舒展,色泽腴润.笔法凝练。画家十分熟悉所要表现的对象,将其不同的姿态和神韵表现得恰到好处,真实、生动。在这幅画中,画家重点追求的是表现牡丹花开的红艳和灿烂,展示花开季节的盎然生意,使画作洋溢着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从而充满了感染力。4 12 11 10 9 8 7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