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在那饱经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他还是坚信中华民族必能崛起于世界。

也许他的书法在他赫赫功勋之中实为不显,在介绍时往往被忽略,一如鲁迅的书法被文所掩一样,周总理的书法被卓著的政绩所掩。而事实是,周恩来那沉着凝重、雄俊伟茂的行书与毛泽东潇洒险峻、奇逸开张的草书,堪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书法艺术中的两枝奇葩!

书为心画,在特定的环境下,书家的思想感情必将融于其作品中。如1941年他为皖南事变的题词就体现了他痛恨国民党“同室操戈”的激愤心情。这幅题字的用笔艰涩,结构险绝,章法跌宕,深含悲壮之情。
周恩来的书法以行书、行草居多,偶有楷书、草书。如1941年致张冲信即是楷书,字形多偏长,与他的行书一致。信中之字结构严谨,以楷法为之,用笔以行书为之,静中有动,动中寓静,清新爽朗,赏心悦目。草书如1943年致艾青信,信中字著纸不刻,轻转重按,一气呵成;或伸或缩,或浓或淡,或正或欹,章法似乱石铺街,若飞花散雪,道法自然。
周恩来的书法,用笔多中锋内裹,结构严谨自然,受魏碑影响颇深,兼涉“二五”。到晚年,他的书法用笔老辣苍劲,入木三分,章法错落有致,不拘古法,其功力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