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狭义解释为笔法、墨法,两者同时言说,但笔体墨用,笔为实,墨为华,实为质干,华为形藻,笔法决定墨法。黄宾虹先生总结的“五笔七墨”,其中“五笔”指“平、留、圆、重、变”,讲的是用笔的法度和笔墨品格。“七墨”分法不一,为“焦、浓、淡、积、破、泼、宿”或“浓、淡、干、湿、破、泼、渍”等,其中“焦”、“淡”、“干”、“湿”、“宿”都是指墨色形态,“积”、“破”、“泼”、“渍”是運墨方法,也就是将静态的墨色形态以笔法表达出来。運墨重在“運”字,要把墨色从静态外形提升到“墨分五色”、墨气淋漓这样具有审美品格的笔墨气韵上来。
《林泉高致》中谈到墨色的各种形态,如:淡墨、浓墨、焦墨、宿墨、退墨、厨中埃墨,青黛杂墨水。又有各种用法,如:斡淡、皴擦、渲、刷、捽、擢、点、画。这些用法就是用笔的动作、方法,同时运用虚实、繁简、轻重、起讫、转折、徐疾、提按、断连、撞让等不同节奏,形成丰富的笔法。
墨是外形,笔是内核,当下容易将作品分为用笔和用墨的两种类型。勾勒明晰,以长笔结体为主的画如弘仁、潘天寿等称为用笔的画;墨色氤氲不见笔踪以块墨结体的画如米氏云山和龚贤山水,被称为用墨的画。这一分法大多依眼睛所见到的视觉外形作为区别的主要方式,容易混淆笔墨实质。因为任何画面都是以点画块的墨色(或青绿色)为外观形态,笔法隐于墨色之后。
笔法决定墨法,墨色效果成败依靠用笔呈现,墨法不能独立但当决定性作用。墨色无论浓淡,只能呈现固定形态。具体运用在画面须通过用笔实现。单一墨色可干可湿,可焦可润,笔的提按,转折,疏密,撞让等无限变化使墨色虽仅一个色阶可传达无限面貌和情趣。多重墨色相叠分积墨和破墨,积墨是墨干后重重叠加,破墨是墨湿时相加。其实质都是笔触的碰撞、交错相融。无论墨色干湿、浓淡,没有用笔的节奏控制,多遍相加则易成“墨猪”,混浊不清。有笔法的墨色相加有整散、大小、宽窄、轻重、徐疾等节奏分别,或以点、画形积于块状形上,或以长笔画错位相加,或疏点上更聚密点,或以块状笔触融合点画散笔,或以飞白笔触融于浑沦形中。龚柴丈所谓:笔法古,墨气厚;笔法健,墨气活。“笔精墨妙”最是考验作者笔法的能力,造型技术的高下和对笔墨境界感受的深浅。因此笼统的谈笔墨不如强化笔法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