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蕴章认为书法的定义应是“汉字书写的法则”,而将书法说成“汉字书写的艺术”就说不清楚了。《一藏书论》中提到仅是法则那就意味着书法只是种知识,不是艺术。那不是不该将书法班设在法律系或是其它自然学科里?那田蕴章在艺术系里当什么教授?东汉136年就将“书”列入艺,是1800年前的人就能说清的东西。
2、田蕴章对启功先生颇有微词,说欧阳中石名不附实,还有诸多名家有这样那样的不是等等,我不来论田的品。我只看到启功先生的字有自己的独创之处,将启功的字与田蕴章的字一并扔在地上,让路人辨认,人家一眼就看出何为启动的字,人家就不知田蕴章的字是谁写的,田的楷书只是将欧阳询的字的字形搬了来,行书则人们更会以为是习书者的习作。
田蕴章敢不敢在街头做个当场测试?如果文言文水平有欧阳中石的十之一二,读一读古书论,就不会以为八法就是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就是八法,田蕴章以为永字八法起于东汉,实为八法源于东汉,永字八法源于唐代的张旭,全唐文482卷有载,唐文为唐人所写,我们该信谁的?有山客一藏一半的功夫去考证再讲课,就不会出那么多的今古笑话。
3、古人追求中锋用笔,目的是为了利于八面出锋,书写不影响笔,笔不影响书写,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时连写三四十个字,笔墨已干全然不察,而田氏两兄弟每写三五字必刮砚台,整笔毫,这个根源在于田氏用笔偏锋,偏锋用笔后笔毫会卷起来。田蕴章写两行行书要刮几下?您可以在视频中能看到几下,细心点还可以看到影片制作中剪去了几下。
北京体育大学音像出版,田英章《毛笔楷书专业教程(欧体)》中的第8分45秒到9分36秒间写一个龙字中途去刮砚台调整笔锋四次,加上写完还刮一次则写一字得刮砚台五次,这样的用笔方法值得学习吗?古人以毛笔为实用书写工具,一天写几千毛笔字,怎么办?而田蕴章执笔篇竟然说学欧体是要略偏锋为好,你说对学生误导作用有多严重。
4、田蕴章对八法的解释足见对古书论的无知,看了晋唐书论就能发现,略对八法用字的考证就能发现,田蕴章对八个字中有勒、努、掠、磔、趯等五个字是理解很偏的,现成的教学视频可作比较的是“一藏书论”。田蕴章将“努”作通假字“弩”解,认为写竖要象射出去的箭一样直,而颜真卿、柳宗元、陈思、等等古人说“努弯势曲,直则力败”。可见,他们对努的解释差距有多大,孰是孰非一听便知。田的教学对学生的误导太多,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看他的视频,仅举这几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