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绘完纹样的轮廓后,用刷笔蘸染料进行染色,这道工序称作“色插”,顾名既为将色彩“插入”轮廓线的范围之中,好似我们儿时的蜡笔涂色。以前则是将蓼蓝、红花、苏木、茜草、紫草、荩草等制成的植物染料,并同介壳虫等动物性染料等自然界获取的恩惠加工使用,现在经由化学合成的染料变的越来越常见。为防止色彩间自然晕染,通常都要待一个颜色晾干后再进行另一的着色,可见靠天自然之力的工作会耗费相当多的工夫。在“色插”上色完成后,进行腾蒸用以固定色泽,80度左右的高温加热20~40分钟,蒸汽所产生的热量使自然颜料发生变化,附着固定于布面上。
完成轮廓的描绘后就要进行整块布料的染色了,将前面使用的防染剂(糊状)再次将已染好的轮廓纹样描绘覆盖,使布面露出底色需要染色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会由染色职人完成。植物染料如蓼蓝是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活性酶,再加上蒸、染、煮多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才可进行,春暖花开天气渐暖的时节是适宜的开始。

通常依据图案的内容,有时也反复渲染上色。花卉的花蕊、动物的眼睛、鸟的羽毛、甚至昆虫的触角等等细微之处,亦会兼顾,再施以金泥、金箔、刺绣等装饰才算是完成友禅的制作。一定程度的量产时,型染就显得很有必要。每张型纸多为一色,遇到复杂纹样,数十甚至上百枚的型纸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人多以友禅制作和服,从母亲手里传承给女儿的和服,是一份家族的寄托,更是母亲对孩子祝愿的珍贵财产。现今的京都仍然保留着,传统婚礼时展示母亲赠予的和服嫁妆的风俗习惯。
京都的京友禅与金泽的加贺友禅虽同源同宗,但各自风土人情相异,发展至今形成迥异的特色特征。以前认为染色纹样的花纹、叶纹中,从轮廓晕染至中央的是加贺风格友禅,而京友禅则反之,但随着时代发展,已不刻意的以花草纹样去区分特征了。
江户中期(1678)“宫崎友禅斋”居住于京都知恩院附近,本是扇绘师,喜好在扇面上描绘些字谜扇画,游乐心境颇受好评。便趁势画些在“小袖”这类和服衣装上,染色而成命名为“友禅的绘画”,不曾想到不经意的玩乐之心竟获得大量订单,成为当时的流行风潮。友禅人气高腾的同时,出版《友禅雏形本》和《余情雏形本》的纹样绘本集,借此从京都传遍全国。友禅的绘画形式轻松寓意深刻,构图优雅颇为扇绘师创意而成,因此博得人气也不稀奇了。
友禅出现之前的布匹着色技法相当有限,刺绣、贴箔、扎染、夹缬等而已,这些技法都会将布面变的凹凸而不平整,失却了织布自身的质感。与此相比,友禅是绘画于布面上,是绘画的技艺,并不损伤织布,色彩亦没有限制,大幅提升了布面的染色技术。



京友禪色調柔和並沒有特定的底色基調,古風模樣於琳派影響形成高度的程式化,是與刺繡、金箔並用的上品友禪。而加賀友禪有著“加賀五彩”胭脂、土黃、古紫、草綠、藍的特定基色,色彩濃重,優雅奢豪。寫實純粹,極少與別樣技法並用,保留自中國傳來的“明末蟲蝕”的技法,是驚蟄時節最宜不過的了。

加賀友禪起源自約500年前,可追溯到古時加賀國的“梅染”技法,色繪技法確立後被認為是加賀友禪的原點。友禪齋將京友禪的技術與加賀固有技術相結合,成為後世加賀友禪的基礎。表現自然之美尤為討巧,細致描繪花草葉莖,流水波紋,裝飾性極強仿若立體浮現。加賀百萬石的武家文化儒染下,誕生出人間國寶“木村雨山”這樣的大家名工。京友禪與加賀友禪的工序相近,對於嫻熟技術的探求都是無止無境的。
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和服也同樣面臨現實的困境。加賀友禪近年開始了新的探索,將現有染色技術,展開與各不同領域的合作,原多為女性穿著的和服,亦嘗試制作男性穿著的襯衫等西式衣裝,女式服裝自不必說,素材上也考究迎合現代消費者,棉、麻、絹的搭配運用簡化紋樣簡潔設計,加賀友禪適應現代生活方式的作品應運而生。



千總的名手職人“廣瀨治助”除創新型紙友禪技術外,方刷毛等工具領域亦有考量。思想活躍的治助與西村使高級品的友禪得以量產,並普及庶民,亦獲得新的表現手法,拓展友禪染的諸多可能。明治十壹年(1878)憑借千總的技術,革命性的開發出絨質友禪染,並於世界博覽會上獲獎,“千總的友禪”受到前所未有極高的評價,到了昭和時期千總調整產業專註於友禪的發展,通過千總資料室中保存至今的型紙紋樣可壹窺老鋪才有的貴重歷史,參考傳統圖案的同時,對於流行色的關註,新設計的追求以及最新技術的鉆研都是京友禪老鋪長盛不衰的秘訣。
傳統和服受到年長者的厚愛不難想像,千總獨辟蹊徑專為年輕壹代設立新的品牌“振袖夢立花”,可就有些冒冷汗嘍。好在經營二十年來,年年不斷有新作問世,運用千總流傳的傳統紋樣,並以現代設計,施以流行色彩,特別是七五三上巳女兒節,成人式的特別情境頗為年輕女性喜愛。與此同時,在京都三條開設融匯現代都市生活空間的新式店鋪“總屋”。以現代方式詮釋古典韻味,和服貴為日本民族服裝,但隨著西洋文化在全球的盛行,如何加以保存與利用傳統所觸碰到的美學文化,是千總不斷嘗試的創新。
同為京友禪老鋪的“岡重”設立於1800年代中期,始創者“岡島卯三郎”修得染色加工技藝後,卻意外的前往京都美術學校(今,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執起教鞭教授染色課程。第二代傳人的長子“岡島重助”因出色的和服染色技藝在當時京都的友禪業界頗有名氣,可是好景不長,因戰爭又不得不中斷,戰後作為國家保護技術再次得以發展。如今已是第四代掌門“岡島重雄”從友禪高端技術著手,開發提包、絲巾等現代生活用品並獨立出新品牌“OKAJIMA”。重視設計與技術的創新,專門設立試驗工房,嘗試開發新的色彩與技術,並前往東京、米蘭、印尼等地全程手工體驗研究,與意大利rokati公司合作相互融合取得成功,同時亦援助印尼傳統蠟染技術的發展,實為東西方傳統工藝的保存、傳承、交流、發展而奔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