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楷书网评选出的田英章十大楷书杰出弟子,你认同吗?
1、夏梁:

夏梁的字相对来说比较稳健、成熟,在笔法、结构、章法上相对的比较老成,很少有“摔跟头”的现象,如只看作品,也许人们不会相信是一位年轻的姑娘所写。
所不足的是,和赵泉涛相比,力度上差一些;和李淼相比神采上稍微欠一些,但她比赵、李显得成熟、稳重、端庄、大方,且在雄强、清秀上,结合的比较好,从总体上讲应该排名第一。
2、赵泉涛:


另外,近年来泉涛的字之所以突飞猛进,日益成熟,是因为与众多的求字者以重金购买的原因有直接关系。而在书画收藏中,欧体楷书较大的字最易受到青睐,往往是书法收藏者的首选,所以泉涛的大字好于小字。本届展赛不限字体大小,这也正好显示了他的大楷优势,而掩饰了他的小楷的不足。
泉涛的命题作品水平一般,许多字在结构上问题不少,如“似(前一个)”、“云”、“淡”、“到”、“阳”、“篷”、“船”等,写的不够理想,而且许多字字身左斜,原因是竖笔不够垂直,在结构上有问题。但是泉涛的自选作品相当精彩,从每个字到整个章法,基本上没有大毛病,这幅作品和夏梁作品相比绝不逊于夏梁。当然,如八字上款的行列再能保持垂直,这幅作品将会趋于完美了。
因命题作品和夏粮相比稍差,只好屈居第二。
3、李淼:

本次参赛作品发挥的比较正常,命题作品从单字到全篇,基本上没有大毛病。自选作品也都说的过去,只是“喧”、“语”、“到”、“马”,在小节骨眼上处理的不好,露出了基本功依然不很扎实的缺陷。并且整篇看上去字身不正,结构不够顺畅,失于平稳。但是两幅作品应该说都很成功。我相信,只要李淼在笔画粗细上再多下点功夫,或者说将笔画再写的稍微粗重一些,肯定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展现。我相信,只要李淼在笔画粗细上再多下点功夫,或者说将笔画再写的稍微粗重一些,肯定就会有一个全新的展现。
最终在老成、稳健上略逊于夏梁;在力度、强劲上略逊去泉涛,屈居第三。
4、荆霄鹏:

他的作品优点是笔意流畅、结体俊美,在章法布局上宽疏有度、匀密精确。尤其是落款的行书,从字法到行气都比较安详疏朗、流畅秀润。特别是自选作品写的相当精彩,这一切主要应该归功于他的博涉。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因为霄鹏的多能,造成手底繁杂,在欧楷上显得不够专精,加上霄鹏大字功底稍差,使得在整篇神采上少了一些险峭峻拔、刚劲秀挺的气势,而这些又都是欧楷中必不可少、必须要强调的一个主要方面。
端庄匀称有余,刚强险峭不够,鉴于本次是欧楷展赛,霄鹏只好是位居第四。
5、祝金廷:

近几个月来,金廷又受各地网友之邀,奔走于各个笔会,这不仅示范传道,而且对自身的学习提高肯定也会有较大的促进。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但是凭心而论,近观金廷的字,和去年相比进步不大,特别是在结构上失误较多,我估计可能是方法不当,或是写的多、看的少,砍柴多、磨刀少等原因所致。
这次参展的作品不够理想,应该说没有体现金廷最佳状态,没有达到最佳水平。也许是过于较真,没有放下包袱,没有放开胆量。但看得出来,金廷的两幅作品写的非常谨慎,小心翼翼、刻意求真,不敢越雷池一步,远不及去年天津面授班的豪放和雄强(但由撒放雄强,导致谨慎拘束是必然的经历)。但是当抛开各种因素,单凭一两张作品进行“厮杀”、“较量”的时候,要求其作品面面俱到、多方兼顾,又是一个最现实、最关键的问题。
金廷的命题作品,许多的字向左倾斜,且大小比例不当,两行落款都不在垂直线上,都向左斜。
自选作品有些字结构问题较为突出,如“身”、“不”、“李”、“忽”、“夜”、“清”、“香”、“作”、“乾”等,虽无大碍,但不能算作完美。
总体上看,有些字字身不稳,结构问题也较突出,只好位居第五。
6、易志勇:

因为志勇的异军突起,也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特别是去年天津面授班之后,志勇的字真算得上是脱胎换骨,旧貌新颜了。近几个月来,志勇家务较重,但依然是不忘庭训,孜孜以求,笔耕不辍。通过志勇的参展作品看得出是煞费了一番心血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自选作品正文写的很好,笔画粗细适当,结体较为自然,有些字近于完美;自选作品写的端庄平稳、胸有成竹,全篇看上去大小适宜,气韵贯通。
只是在优点之中依然有不少的瑕疵,除了命题作品的落款比较糟糕之外,正文中的“斜”、“阳”、“边”、“蓬”、“史”、“载”、“器”、“立”、“秋”等字,在结体上还有许多问题。从总体看和前几位相比,在字的意态上稍显稚嫩,失于成熟和老练。可能和学字的时间过短有直接的关系,只好位居第六。
7、覃茂:

覃茂的命题作品水平很高,在笔法、结构、章法上基本没有什么毛病。二十八个字稍差一点的是“浓”、“似(第一个)”、“船”三个字,而且也能说的过去,只是落款问题较为突出了。一是字距太密,感到拥挤;二是和正文相比,单行落款太轻,应该双行落款;三是款行不直,向左歪斜的很严重,从而使整个作品大大了折扣。
较差的是自选作品,从整个章法看,字在格中小了,显得很单薄。且“危”、“高(双高)”、“百”、“可”、“摘”、“语”等字结体不佳,特别是“摘”、“语”二字写的很幼稚。
总体看,覃茂耕耘时间尚短,功力依然显得不足,两幅作品通篇看上去,依然显得很“年轻”,位置应该列为第七。
8、魏国平 :

国平擅于中楷,更善于长篇巨制,无论字数几百几千,从始到终笔笔到位,丝毫不馁,充分体现了国平的功底和超乎常人的耐力。
国平的书法端庄工整、秀润清和,不躁不狂、规范完美。如同一个谦谦君子,志气和平。特别是在细节处,更见其精义入神的功力和倾注的心血。
但是,具体说到这次展赛,国平发挥的并不理想,甚或有些失常。主要问题是工整有余、雄强不够,虽然在笔法、结体、款识上都能说的过去,但是在通篇气韵上显得板滞和拘谨,缺少欧楷中的爽快清劲、险峻雄强的主要特征。自选作品又稍逊于命题作品,自选作品总的感觉就是“散”,无论章法还是字的结构,都没有很好的做到气宇融合、精神洒落。而我认为这一点也正是国平今后为之奋斗的主攻方向。此次展赛国平排在第八。
9、王丽:

据我所知,王丽学书时间不长,但其刻苦精神有口皆碑。江西特训班我始见王丽,矮矮的川妹,却笔法非常有力,行笔走势中透着一种清俊和秀挺,且笔意凝练、稳重大方。许多人说,用不了多久王丽的字就会超过易志勇,因为王丽的走势行情一路看涨。若果真如此,当代中国的书坛上又多了一位巾帼女英,实在是我们值得庆贺一桩盛事。
本次展赛,她命题作品写的很是精彩,如只看正文,她绝不逊于前面几位。所遗憾的是款识水平较差,行距不正,且每个字基本做到了“东倒西歪”,暴露出了功底尚浅、手底狭窄的客观现实。自选作品比命题作品稍差,主要是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基本没有,通篇布局几乎不能成为一体,板滞刻意、向背不分,少了一些灵动和峭拔。
今后,王丽只要坚持学习,刻苦训练,尽快弥补手底的稚嫩和狭隘,多学一些生僻的字、难写的字,多写一些整幅、长幅的作品,相信再过三年,我等必定会刮目相观。此次展赛排为第九。
10、李贵元:

如此说来,贵元学字时间很短,除工作、家务缠身之外,还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辅导、督导上中学的儿子。正是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贵元却在书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苍天有眼,三年来贵元不仅在书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也结交了一大批书学同道和挚友。并且成为了我们中国楷书网不可多得的栋梁人才。
贵元的字,真可谓是字如其人,规矩方正、依法守则,绝不胡乱书写一笔。无论笔法是否精干,但是总是做到笔笔有法,字字有据。不仅如此,在规矩方正中也透着一股灵动和秀敏。他的字法有时虽然并不尽美,但是却不幼稚;虽不飘逸,但也不呆板。少有焦燥浮夸之气,多具雅润清秀之风。
所憾的是,此次展赛,贵元发挥的不够理想,也许是过于刻意,过于小心,两幅作品都失于险峭和峻拔,雄浑遒劲笔意开张更是奢谈。而且笔画稍显细弱,结体过于宽扁,特别是字体的大小,悬殊不等、参差不齐。种种,都反映出贵元学书过短,功力尚不成熟,和前面几位相比,只好居为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