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曾言:在我看来,100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多个少个齐白石无所谓,但少了一个鲁迅,中国人的脊梁就少半截。
窦中亮说,“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范曾”。
窦中亮何许人也不太知道,吴冠中的话是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来讲,有没有道理读者自会分辨。可见像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也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今暂不去讨论是誉多些呢,还是谤多些?我想探寻的是大师齐白石一生作画无数,有没有败笔呢?
据说,齐白石画虾,按只论价,有一次,购画者央求,多画一只虾。齐白石不便拒绝,就画了一只软绵绵,走了样,毫无生气的虾。
那人奇怪,以为是齐白石大师的败笔。
没想到,白石老人说:“你要添的这只虾子是不在价钱以内的,所以替你画了只死虾子。”
还有人说,有人提出多画只虾的要求后,白石老人会画个虾头露出水草,虾尾藏在水草后面,或画个虾尾露在外面,虾头却藏在其它虾后。
我想这些都也称不上败笔,费一样笔墨,却多花多少心思。不仅不是败笔,甚至是神来之笔,精巧之笔。
还有文章说,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了一幅齐白石早年的画,前往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看了好一阵子,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退步倒也未必,我想作为高龄的画家,有时候力不从心,出现败笔是有可能的。
那么齐白石作画,有没有败笔呢?老舍的儿子舒乙说过一件事,老舍藏画展中有一幅齐白石《雪中梅花》,仅仅剩下一半。舒乙介绍说:说起来,这幅画的故事也非常有趣。老舍选了一组苏曼殊的诗句请老人作画,分别是“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束寒梅映雪红”,拿到画后,他高高兴兴地请刘金涛师父装裱,走的时候,忽然觉得第四幅“几束寒梅映雪红”里的寒鸦是败笔。虽然画上题有白石所书“老舍命予依句作画”等字句,但老舍仍然把画拦腰剪断。他有自己的标准,“你是坏作品我就不喜欢,有败笔我就不要,不是只看你名气。” 老舍是名副其实的收藏家、鉴赏家,他的话我信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