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楷、行。他初学褚遂良,后又得法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创造了“颜体”楷书。柳公权以楷书著称,他研究和继承了钟繇,王羲之的楷书风格,并学习颜真卿楷法,自创了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被史称“楷书四大家”。
“颜筋柳骨”,最早出现在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中(石曼卿,宋代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文中写道:“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实为神品。” 再有,就是关汉卿也提到了“颜筋柳骨”。他在他的普天乐-崔张十六首中这样写道:“久客在京师,甚的是闲传示?心头眼底,横尚鶯儿,西风折挂枝,已逐了青云志。盼得他一纸音书,却是断肠诗词。堪为字史,颜筋柳骨,献之羲之。”
范仲淹把“颜筋柳骨” ,用在了石曼卿所写的字上,关汉卿也是用“颜筋柳骨,献之羲之”来说明崔鶯鶯的书法。显而易见,“颜筋柳骨”是形容一个人的书法造诣。
可时下,有多少专业书籍,把“颜筋柳骨”,解释为“颜”“柳”在书法成就上的“精辟”总结?在多少书法大赛中,将“颜筋柳骨”做为书法专业词汇,让选手予以解答?实在不应该。
千万不要再指鹿为马。
更不要以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