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前的一天午后,一位父亲正在细心的教授着他的孩子学习欧体楷书。此时,却深深吸引并打动着站在旁边观望的另一个男孩。三十五年后的某天,观望的男孩已经成为职业书法工作者,清华大学洪亮工作室研究型书家。而父亲教他的那个孩子,如今手握方向盘,成为某单位的专职司机。此真实小故事中的旁观者男孩,就是我本人。兴趣是爱好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如何教,怎么教,都见效不大。学习书法,我认为兴趣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其次,有了兴趣,还要持之以恒,不怕艰辛,敢于超越自己,善于虚心请教,勤于观察思考,日积月累定会有所成就。
从小接触书法至今日,走过三十五年的历程。也许,我个人对书法的的点点滴滴感受,才实际真切。生活中,经常遇见一些书法爱好者问我,去书店买字帖自习,总是学不起来,学习效果不佳,为什么?我也曾为此苦恼过。通过这三十多年习书,深刻体会到,学习书法不仅需要好字帖,好老师也非常重要。学书生涯中,我幸得著名书法家陈铁生、何元龙、洪亮等等前辈明师的指教,站在巨人臂膀上,居高声自远。
一位好老师,会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始终在正道上,朝着主流方向前进。其次更要一套合理得当的书法学习体系,也就是所谓的方法正确。正确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快速进步,事半功倍。许多人学书法有个习惯,一会握笔,就直接临帖,甚至通篇通篇的去临,结果没有一个字临的象,也毫无帖味。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笔墨纸砚等工具的基本使用常识,学会用毛笔玩线条的各种变化,知道墨色浓淡枯润焦的美妙效果,与字帖谈“恋爱”,知道你在学谁的字体,这位作者在历史上有什么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如何?如何正确去学此帖?此帖的内容又是什么?系列知识了解掌握后,再动笔去临习,我个人觉得比盲目直接去临写,见效更快。好比开车,先要了解交通法规知识,学会驾驶,考取驾驶证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车,购进就可以开了。否则,没有驾驶证,不会开车,买来汽车当摆设吗?一个道理。有书法基本理论支撑,建立合理科学的学书体系。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兴趣爱好,是发自内心,来自于骨子里的。为之执着,为之痴迷,继而深入研究,乐此不疲。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氏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这则典故证明成就来自于对兴趣的执着与痴迷。真正喜爱书法,内心会感受到愉悦、充实,心手双畅,继而产生耐心去坚持。缺乏耐心,无法数年如一日,往往是一般书法爱好者都存在的问题。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困难当头,就轻易放弃了。有的爱好者甚至还没临习两天的法帖,又转换字帖了,最终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有个老友,对书法的痴迷程度可见一斑。每天早晚通临王羲之《兰亭序》一篇,一年过后,此君书法水平还在原地踏步。说他临帖,不如说是抄字帖内容更为适当。既然有此耐心,不断抄帖,为何不细心老老实实一个一个字去临呢?如《兰亭序》中的笔法特征是什么?每种笔法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帖中的字型、结构又有何特点?通篇章法与韵味又有何妙处?等等问题,都要逐个去解决。佛家开启:老实念佛。书法同样需要老实临帖。通过细心研习笔法、结构、墨法、章法,方可登堂入殿。否则,粗略走一遍,问题难积如山,只能徒劳无功。
洪亮教授主编的《经典碑帖笔法》丛书,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源头学习素材。细心去学习这套丛书中的某本法帖,即解决了我们“取法乎上”之学书正道。
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漫长的书法学习道路上,我悟得,静心生细心,细心生耐心,耐心生恒久。没有耐心,没有细心,主要是心静不下来。宁静致远,万物静观等等哲语,则告诉我们静能生慧。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没有智慧是行不通的。有些人死练字,傻写字,毫无智慧可言。故其字也自然无生命力可言。从临帖到创作,虽说只有一步之遥,却充满作者的智慧。一幅好作品,充分发挥了书写者长期积累的高超技法、文化修养、才情聪慧。王羲之《兰亭序》,颜鲁公《祭侄文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等等历代经典法书,足以证明作者智慧之伟大,让后人膜拜。
书法学习过程中,讲究取法乎上。这种取法乎上,我个人理解为”经典意识”。树立经典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意识,决定了你走什么样的道路。思想决定未来,不无道理。我们经常看见或听见,一些所谓的江湖字、老干部字,就是恶俗之字的代名词。造成的原因,其究根源里没有经典意识。历代经典法帖,经过历史与岁月的大浪淘沙,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习书资料,犹如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为何,我们又在哪里瞎子摸象,胡乱书写呢?毛泽东说,无根之草立不住。传统经典,就是书法学习者之根。
当我们拥有了书法技法,文化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书法是文化内涵与思想境界的表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为了提升我们个人的内在修养与眼界。眼高,手才会高。书为心画,书如其人,个人意境深远,作品格调自然不会低。
静心、细心、耐心与意识、意境,给我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与收获。“三心二意”是我学书浅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