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市场中,挖掘价值被低估的门类,永远是一门让人饶有兴趣的学问,比如古砖收藏,就是一门刚刚被市场认识的门类。比如收藏古砖已有22年的收藏家黎旭先生,亲眼见证了古砖价格在近5年的飞涨。但不少学者、行家都认为,古砖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没有被发现,在古玩市场,古砖就是一支初露头角的潜力股,而目前升值征象正在抬头。
首先一点,古砖鉴史,记录着古人祈求吉利的精神面貌。比如上图这方古砖“阳遂富贵”,那么阳遂是什么呢?是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夫遂,阳遂也。”被誉为“太阳之精”,古砖鉴史正是如此。有很多吉语,相对直观,比如寿万世、崇高、君宜、高官、万岁不败(下图)等。
古砖开始变成了文人手上的金石玩物,始于唐宋时期,最早是被用作砚台的,称为“砖瓦砚”,将古砖瓦加工制作成砚台。像王安石、欧阳修等人都有很多诗词讲到砖瓦砚,在当时很多文人都希望有这么一方砖瓦砚放在书桌上,对它的重视,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有一套海南黄花梨的桌案一样,砖瓦砚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从城市来看,上海最火爆,很多人追着买砖的拓片和砖砚。北京也有不少人收藏古砖。
古砖变成砚台之后,就进入到文化圈的层面了,唐宋时期的砖瓦砚是非常珍贵的。古代和田玉之所以珍贵,主要是材质的稀缺、有天然的美感。而古砖的珍贵主要在于它的人文色彩,发思古之幽情。因为古代不像现在,到处都可以挖,可以掘地三尺。在古代,挖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当时要找到一片古代砖瓦那是很难得,每件古物都留给文人想象和发挥的艺术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家综合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同时,古代遗存的古物也经常被世人发现,其中就有不少的古砖。由于很多人对金石文化的认识不够,而且古砖的材质又比较低廉,除了部分被国家文物部门征集外,还有大量被荒置在野外,自然和人为损坏情况严重,上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收藏购入的时候,价格还很低。
但最近5年来,古砖的价格涨得特别厉害,现在一般的书法、字口、品相较好的古砖价格都在1000-3000元左右一块,有些稀缺的价格过万元,刻铭制砚之后价格还可以翻上两三倍。比如永和九年的砖,现在残砖都卖到6000元一块,如果刻成砚价格更高(如下图)。
江浙地区玩古砖的人多是有原因的,因为古砖最多就是出在江浙地区,从东汉中后期到唐以前,江浙地区出的砖质最适合做砚台,砖不能太大,像河南地区的砖太大就不适合做砚台。而且江浙地区对古砖的认识由来已久,起码明清以来的文脉都在江浙。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评价一块古砖的好坏?
1、看其历史价值,比如“永和九年”的砖就要比一般的贵很多,因为《兰亭序》;2、看“名声”,像一些古籍或名人记载的古砖,比如与陆心源有关的“钮大道”、与周作人有关的“凤凰”古砖等,价格相对高;3、看材质,不一定是年代越久远的砖就越好,有的古砖质量太过疏松,这种就不好;4、当然,还要看品相、品级(砖质、书法、字口、纹饰等),是否完整,这点也很重要。
说到古砖,我们自然无法绕开“拓片”这个话题,我们对古代器物的研究有两种,一种是对实物的研究,另一种就是在原器物的基础上再创造,刻字、画画、盖章、拓片后再跋,拓片也变成文物传承下来,现在一张宋朝的器物拓片也有可能比一张宋画还要昂贵。比如下方,于右任题赠吴昌硕《昭陵六骏之什伐赤拓片》,在2011年拍卖成交价350万元。
所以,古砖拓片很重要,有较好收藏价值。拓片最利于传播,通过拓片,古砖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而且价格也可以为人接受。其实拓片也很有收藏价值,按照我国的《文物法》等相关规定,一级文物的拓片就是二级文物了。而且拓片经过再创作,比如吴昌硕的书画,或者是史学家、书家的题跋、印章,附加值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