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者按:本平台3月4日发布了一期:【两会声音】中小学全面开设书法课?引起了热议,本台读者来稿,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书法凭啥进课堂?

——同张改琴姐姐商榷

1981年,几个退了休的老同志,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发挥余热,想想自己都能写几笔字,特别是经过文革的历练,有着写大字报的经验,多少能算得上是会写字的。于是他们提出建议要成立书法家协会。据说,他们的建议遭了当时学界甚至中央的棒喝。写上几笔字能算得了什么,自古以来念书的人都会写,无非是好是坏的问题。但这好坏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就像选老婆,一阵子喜欢短腿大屁股的女人,为什么?能生孩子。一阵子又喜欢杨柳细腰的女人,问什么?生活富裕了,不愁吃穿了,该找顺眼的了。从文字出现到文字普及,这写字其实就和吃饭一样了,怎么写?拿笔写。怎么吃?拿筷子吃。写字终究比吃饭层次高,但吃饭终究比写字重要。为什么?你不吃饭就会饿死,不写字死不了。但写字不是所有吃饭的人都会的,得念过书认得几年字,否则只能靠手比划、嘴嚷嚷,要不就得结绳而记了。认得几年字,学问没多大的人,千百年来还没有听说一个敢说自己是书法家的,就是苏东坡、黄庭坚也没说自个儿是书法家。这些学者通人评价起会写字的人来,只说了句“夫自古之善书者”。“善书者”是嘛意思?就是他首先是个人,其次是个有正当营生的人,最重要的他得是念过书认得字的人。“善书者”就是在这样的人群中写字好的。“善书者”不是个职业。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善书而与众不同罢了。好像自文字产生到中国书协成立,就没有专门写字的人。即使旧社会代写书信的,他们也是写信的人,而不是专门写字的人。所以书协成立的时候,选主席,谁当,谁能当?据说一开始想让张爱萍当,但他不愿意干,让舒同干了。无论张爱萍还是舒同都不是专门写字的,他们是党的干部、老革命。后来的启功也不是写字的,他是个学者是个教书先生。

3书法家协会成立了,也就慢慢地有了书法家,先是只有兼称的书法家,没几年就有了专职的书法家。兼称的书法家,是说这些家们还都有自己的职业,工农商学兵都有。专职的书法家则就是以写字为生,以书法家为职业了。书法家协会的成立让真正的职业书法家诞生了。不知道这是成立书法家协会的贡献还是造的孽。有了职业的书法家,360行又多了一行写字的。写字就是这类人员的营生,是他们的衣食来源。既然是职业,既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就不能不受市场的影响。也许今年风光火爆挣个几千万,也许明年年景不好,片纸难销。做紫砂壶的手艺人,前些年挣了大钱,几万几十万一把的壶供不应求,这两年却行情急转而下了。写字的人也好不到哪去。凭手艺吃饭,不得不考虑年景啊!

4我看,书协的成立真的是书法的悲哀,书法一下子从文人雅士的所好,变成了工匠的手艺,手艺好坏和你是不是文人有个毛关系!不仅书协把书法的层次拉了下来,中国的书法教育也把书法拉了下来。大学搞书法研究非常好,书法本身就是个学问吗?搞几个硕士点博士点都可以,可是一帮为了自己出名的人非得弄个本科出来,一所大学有了本科还不够,你有我也得有,呼啦一下子,基本上是个综合大学都快有书法专业了。培养了这么多写字的工匠,毕业了干嘛去,上学即失业一点都不错。这些大学出来的手艺人,赶上根红苗正的、关系硬的,能到中书协或是地方书协混个名分,差点的也能继续留在学校或是某个机构教教书法,但是大多数的还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年轻人,学了点儿藏锋逆入,或是晋人韵味唐人法度就走入了市场经济,拿着笔干嘛去呢?不少都去了装修公司。

5现在,又有一位叫张改琴的姐姐,在人大会上呼吁书法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呼吁加强高校书法专业教育,希望扩大招生,改变中小学书法课堂教育师资匮乏的局面。提案听着真好,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又要在中小学发扬光大了。的确,书法的发展真的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但中小学生未必全部需要书法的陶冶吧。你是想把书法发扬光大呢?还是想把书法强加给所有的中小学生呢?中小学生有权力选择自己的爱好,书法可以,音乐可以,舞蹈也可以,我不喜欢,你非让我学,你是爱我呢,是爱书法呢?还是要达到自己的啥目的呢?书法更有权力选择中小学生,现在的所谓书法家基本上都是中小学生时期开始练字的吧?但是不是所有的中小学生都会喜欢书法,书法也不会选择所有的中小学生。为什么?毛笔已经退出了实用的舞台,书法也不是中小学生将来的必须品。所以,我觉得书法可以进入中小学生的课堂,但应该是兴趣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点位。而不是要把书法强加给每一个小朋友,不是把书法在中小学弄得风声鹊起,弄得成为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的一个浮躁的怪物。至于扩大高校书法专业招生,补充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不足,怎么觉得都是脑子发热的想法,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主意。先把那些个在家待业,或是在装修公司刷浆的书法高材生们召集起来,中小学书法师资也就不缺了。

【文⊙小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