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谈临帖

兰晓星

 

临帖,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是第一个永恒的主题,好比婴儿,总是要先学会走路,至于后来你是个普通人还是个专业运动员,那是后话。近来,我网上与各地书友互动较频繁,经常会谈及这方面问题,因而思考了若干。

一、选帖。许多初学者问我,老师您看我选什么帖好。说真的,这个真没办法回答,这是我的原话。书法史上留下的帖(当然也指碑)太多了,从字体上说有楷、行、草、篆、隶,再进一步细分,如楷书中,我们都知道四大名家,那还有其他一流二流三流书家可取。每个人对书体的偏好是不同的,对每种书体的手感也不尽相同。因而,对书法选帖,一是根据自己入门基本情况,如果已经有一定功底,对行草类或篆隶类有兴趣,不一定非要抱着楷书坚持,这是个人一已之见。二是,是不是入手一定要楷书,我以为,不是的,也许在传统观点上,学书则以楷为基,是有一定道理。但是,楷书在现在生活工作中适用性小,楷书学习,对结构是有帮助,其他方面未必。我认为,学书法,也可以从行书入门,比如赵的,二王的,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三是,选帖还是要根据个人喜好,没有哪个帖特别好,哪个帖不好(但取法乎上是必要的)。俗话说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秀美妩媚的,有人喜欢大气磅泊,只能说个人审美观念不同,对帖的选择方向也有差异。所以选帖要按照自己喜好,或者说将来想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来决定。

二、怎么临。临帖是个艰苦的过程,在其间会遇到很多困惑,也有很多人在临帖过程中放弃了。首先,一定要临的像吗?回答是肯定的,网上所谓一些名家,也临帖,他讲求的是“意临”,我只能呵呵了。临帖就是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了更高的取法点,他们用一生给我们作了总结,如果我们自己所谓意临,岂不是自己重新再来总结?临,初始阶段,一笔一划都要交待清楚,都要临到点上,不能为了追求速度,快速临摹。只有把结构、笔意临到位了,可以以假乱真,且记于心,才算过关。其次,通临还是单字单页临。刚开始临帖,我建议是,选十个有代表性的字来思考来临帖,从单字中总结笔划用笔,掌握其特点,然后再一页一页的进行下去,这样的效果一定比一下了通临的效果好。不要理会太多的古人书论中对笔法的总结,太玄乎的东西,你没自己体会出来,都是空话,也混乱了你的思维。再次,要临多久。每个人对于书法的用功程度和天赋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也许临了一年,就很像了,而有的人则临了十多年,还是不见长进。忌讳的是,频繁的换帖换口味,有人临了一段,觉得临不下去了,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帖了,这时,你就要认真考虑这问题,真是的话,你就大胆换,坚持到我说的临到以假乱真,如果只是临到审美疲劳,可以停个几天,看看书,或者看看别人作品,作个调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法不可取。

三、临与创。临帖是个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人可以对自己作个小小的总结,比如投投稿,参加一些有可能性的展览,对学习的信心也是非常有帮助。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创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姑且称之为尝试创作或者叫集字创作。可以选一篇诗文,对于文中自己没有临习到的字体,查找字典,把所有字都找齐,包括落款,对布局、款式都做精心安排,当作一次创作认真对待,这时候,在书写过程中,可以加入个人对该书体的理解,融入个人意识。这样,哪怕你一次投稿也没成功,也是一次次朝着创作的路越走越近。运气好的话,指不定国展也让你撞入(这不是笑话)。但是,临帖永远是个无休止的过程,哪怕你未来已经成功,也离不开临帖。书法史上众多的碑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吸取营养的根基,学了一家,也可以从他家学到很多东西,所谓融会贯通。因此,临帖,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一定是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四、工具。笔墨纸在临帖创作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作用。笔,建议用兼毫,软硬适中,容易掌握,笔的大小,也不宜过大过小,中楷为宜(临小楷的除外),等入门后,根据个人书写习惯以及书体的特点,选择狼毫或者羊毫之类的。墨,早期,就买普通的一得阁墨汁足够(非广告篇),手工打磨的墨,好是好,就是怕你用上手了,换不掉。纸,有人用报纸,我不反对。但是,如果有条件,还是用毛边纸,半生半熟,对墨汁的吸收度刚刚好。

不说了,好好临帖,临好了,往后再说。

(个人微信Lxx0591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