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 理
(一)
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的去体验大自然的。徒画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事事依人作嫁,那便没有自己的见解了。
——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刊1957年《美术研究》二月号)
(二)
作山水应得山川的要领和奥秘,徒事临摹,便会事事依人作嫁,自为画者之末学。
——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三)
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化中来。法备气至,气至则造化入画,自然在笔墨之中而跃现于纸上。
——1953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四)
我要游遍全国,一方面看尽各种山水的曲折变化;一方面到了某处,便发现某时代某家山水的根据,便十分注意于实际对象中去研究那家那法,同时勾取速写稿,并且以自然的无穷丰富,我也就在实际的对象中,去控索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
——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五)
学那家那法,固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但那家那法,都有实际的自然作根据。古代画家往往写生他的家乡山水,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技巧。
——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铃印:黄
款识:王雨辰震情高旷,诗文书画风韵潇洒哦,著《雷斧剩书》、《小辋川辑诗》,画不经见,图此以为征质之思。宾虹。
铃印:黄
款识:籍山在县东北,坡陀联络为邑之镇,明沈尧中游宦,审其形式叠石为台。宾虹。
铃印:黄
款识:鹅公山下临石潭曰海子沟,有龙藏焉,时或腾跃,祷雨辄应。
铃印:黄
款识:青弋江上汉置宣城故城,隋初改宛陵县为宣,遂废,5南陵县东四十里即其旧址。宾虹。
铃印:黄
(六)
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此皆 绘画之至理,学者须深悟之。
——1955年3月病中语。
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七)
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舍”、“取”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
——1955年3月病中语。
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八)
画山水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画人物要有情又有神。图画取材,无非天、地、人。天,山川之谓;地,花草、虫鱼、翎毛之谓,画花草,徒有形似而无情趣,便是纸花;画人最复杂,既要有男、女、老、幼之别,又要有性格之别,更要有善、恶、喜、怒之别。
(九)
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
“登山临水”是画家第一步,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
“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的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要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
“山水我所有”,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环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微。
“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思;二是笔笔有所思,此即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此三思,也包含着“中得心源”的意思。
——1948年语。
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
三陵自然之山,总是有黑有白的。全白之山,实为纸上之山,自然中不是这样。清代四王之山全白,因为他们都专事模仿,不看真山,不研究真山之故。
——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款识:坡阜蜿蜒,中有卓起一峰,如龙昂首,上建雎阳庙,名为神龙山。宾虹。
铃印:黄
款识:萧家嘴水中一洲有石如鱼,东南二水来会于此,萦纡盘绕,顾而复流。昔者以占科名之盛。宾虹。
铃印:黄
款识:铜井西五里有五松山,唐李白诗:我爱铜官山,千年为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今图其意。宾虹。
铃印:黄
款识:南陵,古名春谷,改为阳谷,属丹阳郡,晋曰阳江。安帝召桓温如朝,至赭圻筑城居之。宾虹。
铃印:黄
(十一)
艺术各品种是相通的,摄影虽是外来的,但是好的摄影也能传山水之神,从自然中宛然见到笔墨。
看照片也是师法造化的一种办法,学画既要研究画史、画理、画论,更要探究画迹,师法造化,比较前人得失后,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回忆黄宾虹老师论画片断》
(刊1982年《新美术》第四期)
(十二)
作画应使其不齐而齐,齐而不齐。此自然之形态,入画更应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须三三两两,参差写去,此是法,亦是理。
——1952年语。
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三)
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密不通风,疏可专马”。
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许地山有诗:“乾坤虽小房栊大,不足回旋睡有馀”。此理可用之于绘画的位置经营上。
——1952年语。
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四)
我说“四王”、汤、戴陈陈相因,不是说他们功夫不深,而是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有人说我晚年的画变了,变得密、黑、重了,就是经过师古人又师今人,更师造化,饱游饫看,勤于练习的结果。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五)
山水的美在“浑厚华滋”,花草的美在“刚健婀娜”。笔墨重在“变”字,只有“变”才能达到“浑厚华滋”和“风健婀娜”。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脱去凡俗。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款识:名苑野夫如冈,弘治领乡荐不仕,隐居赋诗云:老剑残书南北路,清风明月短长亭。何人解我高歌意,云外沧浪和一声。有《岁月亭稿》。宾虹。
铃印:黄
款识:康熙中渔人于南陵城北河得古钱,钱尽钢见,方太史位齐置为砚,系以铭文,极古质。宾虹。
铃印:黄
款识:宋鲍明远诗有:昨夜宿南陵,今但入芦洲。李善注引古宣城图经曰:南陵在郡西南,因知梁未置县,已得其名。年游迹所经,写为小册,即呈随庵先生博笑。甲戌十一月黄宾虹。
铃印:黄
(十六)
初学(画)宜重视者三:一曰笔墨,由练习(书画)、读书得之;二曰源流,由临摹赏鉴悟之;三曰创造,由游览写生成之。非明笔墨则源流莫窥,未讲源流则创造无法,未讲创造则新境界又从何而来?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七)
(画)先求实,后求虚,先从容易的,再后到难的。讲虚实有难易,但不是好环,整幅画中没有实的地方,那里还有虚的地方,虚实是相生的。
从那里画起?还不是一笔笔画起。要懂得虚实不是这笔虚那那笔实,而是从通幅的气势意境来着眼的。虚人从实处看,实要从虚实处看。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八)
婀娜多姿是花草本性,但花草是万物中生机最盛。的疾风知劲草,刚健在内,不为人觉察而已。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
(十九)
游黄山,可以想到石涛与梅瞿山的画;画黄山,心中不可先存石涛的画法。王石谷、王原祁心中无刻不存大痴的画法,故所画一山一水,便是大痴的画,并非自己的面貌。但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否则如狩猎田野,不带一点武器,徒有气,力依然获益不大。
——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
书画同源,理一也。若夫笔力之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采之讲求,衡之书画,固无异也。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