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666032521609039

长久以来,各方对书法临帖从楷书入手还是篆隶入手等问题各执己见,个人以为凡事先溯本求源,再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思路会清晰一些。文字作为交流的元素从起源到各类书体的出现,大多是是因为时代变化,文化的交融和书写工具、文字载体的变化而自然形成的。就目前资料所考,自小篆为节点,我们可大致勾勒出一个文字发展的基本脉络:

统一的秦国以秦文字为基础统一了小篆(除甲骨文与刻画符号外,秦统一前的各国文字统称为金文或大篆)。十五年帝国灭亡,小篆多见于公文或铭刻,秦的律令浩繁,一统天下,律令的颁布发布、执行、记录等等需要大量的文字记载,因此无论官府文书还是民间广泛使用的文字,而记录这些内容的是被称为秦隶的书体。小篆虽然端庄研美,但日常书写却远不如秦隶书写时方便。

765298280412072333

汉之初,与秦隶并行使用的在竹简木牍上的,字体扁方,书写便捷舒展的竹简文字开始出现,此书体在使用过程中又逐渐衍生出隶书、行书、草书。至两晋初步形成早期楷书,但此时楷书多隶意,气象高古,至唐,楷书从隶楷逐步完善了点画结构,形成了法度森严的唐楷,草书也达到了书法艺术的一个新高度。而魏碑则是隶、楷之间一种不成熟的由书写者和刻工相结合出现的一种不成熟的早期楷书。

764549335989568307

这是各类书体出现的基本框架,各类书体出现的时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划分节点,一种书体的出现均与前期广泛使用的文字通行时间相交融,促成文字、字体变化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书写的便捷,在这个日常书写的过程中自然完成了各种书体的形成过程。

这也符合文字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演化的规律,书体之间的不同风格也大多与使用的书写工具、文字的载体密切相关。粗略划分为:篆(书写工具:刀、竹、毛笔,文字载体:金属器物、石刻、竹简)隶(书写工具:毛笔。文字载体:竹木简、绢、帛、石刻)行草楷(书写工具:毛笔。文字载体:纸、竹木简、绢帛、石刻)。个人认为后来练习书法的人,应遵循文字这一自然形成的规律去习练书法。

727367399073076145

748530854514160597

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抄书写字,需要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其他方面的艺术修养作支撑,以高尚的思想、人格品行、追求做灵魂。外在书写技能的磨练和内在文化的积淀会不断提高书法的格调。书写的作品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包容越大,内涵越深。“字外功夫”对书法学习和创作是一种动力,也是一个养成执着求索、锤字炼句、捕捉诗意的过程,一个感悟生活的过程。一个灵魂卑劣、空虚,言行粗俗、胸无点墨的人,即便日夜苦练,穷首终生,也不可能书写出高格调的书法作品来。

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书纳万象,字内含情,书中蕴理,借书抒怀,透过书法作品的笔墨变化、谋篇布局,一窥书者的性格、情趣和审美品味。而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则是技能习练与字外功夫的融合体,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各有不同,体现在文字书写上,抛开字本身的优劣,就呈现的文字本身而言就自然带有书写者个性的烙印,再通过书者从书写技能与自我修养两方面的不断提高,这种烙印会逐渐清晰明确,所谓的个人风格,也便不须刻意追求而在书写中自然流露出来了。

144510920682480273

14319645413791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