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画艺术作为一个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在尺幅片纸之间,尽情的演绎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虽然仅仅是以笔墨来表现,其魅力却远远超过了现实世界中的山山水水,以其极深的内蕴延绵不息!
对于书画本身来说,也正是建立在与自然为一体的审美情趣中,变化无穷的线条,起伏跌宕的姿态和永无止境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故而能够感染人,打动人,造化人。或动,或静,或平实,或凝重……不管如何延续与发展,都始终与自然万物保持着高度的统一,这也就成为书画艺术审美取向的内因所在。
回到本文的主题,境由心造。这是我读雪庐书画作品首先想到的一个极为直观的个人感受。笔墨被人驾驭,怎样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所想,所悟,传达出自己所选取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艺术家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长期的艰苦磨练方可实现。
读到雪庐的书法,第一感觉就是静。这是他所选择和理解到的书法所表现出来的最有感染力的一个方面。人们常说,书如其人。因而,雪庐的书法所展示出来的形体特征也就和他的个性特点密不可分。作为一名军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井然有序的日常养成,促使其舍弃了大开大合,乱头粗服的表现方式,自然而然的走向安静娴雅的视觉基调上来。当然,军人的形体端庄严正,军人的内心又同样充满了激情与梦想。在书法风格上,则同样具有丰富的,跳跃的视觉冲击,而绝非刻板与呆滞。
雪庐的很多作品基本都是以散点式的经营来造就和谐自然的审美特性。字字独立,极少牵连,如同漫步于山林间,小溪旁,无忧无虑的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又如一名高人隐士,筑茅屋于旷野,与琴弦为知音,尽情的迷恋在朴实无华的清净之所。他所表现的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闲庭信步而无欲则刚的原则立场,即使在平实无华的笔墨之间,一样能够使观者产生绝非刻意故作的冲动。
书法是一门线条艺术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首先就要具有判断线条质量高低的能力,否则,便成为欣赏书法的门外汉。线条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着线条的力度、粗细长短的变化、顿挫提按的交代,墨色枯湿浓淡的对比等等。因为长期对汉代碑版隶书的临习,为雪庐行书的线条质感奠定了很好的根基。所以,我们在品读他的作品之时,每一根如同钢筋铁骨的线条,能够给人一种力量,让人产生亢奋。而这种力量感又绝非靠怒目狂张般的强烈刺激,他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具有很强感召力和映射力的潜移默化。
除线条质感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气息,气息承载着作品的内涵。雪庐的书法厚重、朴拙是其长期追求与恪守的价值取向。拙与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气息,也是习碑与习帖者激烈争论的焦点所在。在今天看来,无论是拙还是巧,只要运用的好,两种审美基调已经被创作者与欣赏者所接受和认同,各有各的优长,相互滋生繁衍,在关照与共融之间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创造力与感染力。雪庐长期习碑,取其拙厚,得其率真。近年来又在习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得到的当前这种碑帖兼容的面貌特征,在动与静的相互转换中,在书写节奏与气息韵律上,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对于墨色变化,雪庐更是驾轻就熟,或干裂秋风或润含春雨,一切都是发自内心对笔墨表现的自然刻画。古人云,无需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自高。雪庐在拙与巧,干与湿,动与静之间都是随心生发,绝无故作之姿,着实难能可贵!
说到他的绘画,以黄宾虹为大的基调,得其浑厚华滋的天然苍润,兼取古人简洁空灵的意境与格则,耐品耐读,耐人寻味。
从古至今,高级的画家必然重于书法,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将使画面显得轻浮单薄,线条柔弱无韵。雪庐由书法到绘画,两者相互滋养,其前景之广阔当是不争的事实。
行文至此,还有很多没有说通,说透,说清楚,只有静静的品读雪庐的作品去慢慢感受他的艺术追求,这样或许更加直观可靠。境由心造,创作者的笔墨表现发自内心,观赏者亦需与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么一件典雅生动的作品必将生发出魅力十足的生机与活力!(完)
雪庐(耿峰)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