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已經全面展開,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得到大力的推動與支持。放眼全國,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階層,以接受過高等大學教育的群體作為調查對象得出的結論是:他們很少或基本沒有接受過中國傳統繪畫知識體系的教育,而且基本“不能”欣賞中國畫。看不懂中國的傳統藝術,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能力嚴重缺失。甚至有許多年輕人根本不喜歡中國畫,而是著迷於西方藝術尤其是西方現代藝術。同樣,在報考美術院校的考生中報考西畫或設計專業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考生中流傳壹句話,“考不上西畫專業,才報考中國畫”,這種現象在全國各所院校表現出普遍性。

在美術院校各大專業中,中國畫只是其中之壹,其他以西畫專業居多,教學的內容及理念也是以吸收西方藝術方式、方法為主。在這些西畫專業的教學中從未有中國的傳統藝術、傳統文化學科的教學和相關課程,這就造成了現在的青年學生受西方文化影響甚重,這對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極大的阻礙。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也將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幾十年後,中國畫將可能後繼乏人。

對於中國人不能欣賞中國畫,中國人不喜歡中國畫,這壹現象的蔓延,難道不覺得羞愧嗎?因此,為了提高青年學生的素質及審美水平建議:

加強高校教育中的中國畫審美素質教育。綜合類大學,特別是名校,應該開設中國畫審美課程,或是中國美術選修課程,或可以成為壹門必修課程。以提高大學生對中國畫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專業美術院校中,除中國畫專業之外的所有專業都應該開設中國畫專業課程。如油畫、雕塑、版畫或設計專業都應該增加中國畫相關課程。並且,要持之以恒,有中國畫專業教授參與課程的設置,每學年不少於四周(80學時)。以此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欣賞、理解的基本能力。

建議教育部有關部門重視高校中的中國畫教育,關註各高校中國畫教育的實施情況,讓中國畫審美教育在高校教學中形成常態化,這將對青年人的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好處。

中國人壹定要喜歡中國畫,中國人壹定要能欣賞中國畫。中國畫家壹定要畫好中國畫。這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就壹定能夠得到弘揚和創新,從而影響全世界。

关于已被拆迁的老村庄及老地名等应立碑纪念,保留历史的记忆与对其的怀念

改革開放以來,大中小城市已經舊貌換新顏,生長出許多新型的現代化城市。新的高大建築大多是在老住宅、老胡同之上建成的,這其中有些老宅或許有幾百年甚至更久的歷史,是祖輩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承載著各地民俗文化的歷史記憶。這些老宅的地名被新建築、新小區的新名字所取代,祖輩在此地的生活痕跡不復存在,歷史的記憶被悉數抹去。數年之後,人們再也不知自己祖輩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是什麽樣子。抹去了歷史如同抹去了鄉愁,政府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現在,這個問題已經遍布全國,這並不是過去發生的事,現在每天仍然還在發生。因此提議:

建議首先從北京市做起,市政府任命由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專家進行調查確認,把所有已被拆遷的老宅地和老村莊摸查清楚,之後以立碑的方式在已建新建築群中選擇適當的位置立碑,讓子孫後代永遠的銘記此地曾經的歷史,了解老宅,老胡同的文化,用此立碑之法也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免受徹底的損壞和消失。同時,也為城市增添了壹抹歷史文化景觀,更增加了城市的文化魅力。

建議已經被新建築取代的新樓房、新街區和新道路,應全面以老宅地的舊名命名,不要換成新名或什麽西方文化的怪名。這是祖輩幾百年留下的名字,是中華文化的壹部分,不可以更改。同時老名的存在也為城市增添歷史性和文化趣味。建議農村城鎮化建設中,其老村名也應該保留使用。如果確定要拆的,也要給老村落立紀念碑。有條件的應建立拆遷老宅紀念館。把壹個地區被拆遷的老宅、老村莊等以舊屋實體或照片等歷史資料的形式建立小型紀念館,這樣能非常好的保存了歷史記憶,也是愛我家鄉實際行動的表現。

网络编辑必备工具箱,网络编辑之家(www.editorsky.com)荣誉出品

文章格式化编辑

繁简体相互转换

文字挑错功能(1000个错别字词库)

可定制段前是否空格

只需鼠标点击

全傻瓜式操作

文字挑错实例:洁白无暇(洁白无瑕),黄梁美梦(黄粱美梦),美仑美奂(美伦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