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有个很突出的感受,就是孙过庭对锋颖的运用。用几个字概括一下,精巧、绝妙、自如。
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要能熟练掌控,说白了,就是要能出来锋颖露在外面的效果。不然的话,收笔笔锋聚不起来,想出尖出不来。《书谱》中起笔、收笔都用的很巧妙。
二是用多了,会感觉点画单薄,缺乏厚重感,这就涉及到点画的质量,入笔要沉实,要能够扎得住纸,收笔要涩得住,绝不能够草率,所谓“匆匆不暇草书”,这样才显得精到、精致,楚楚动人,点画质量是重要保障。
三是,做到笔势往来,入笔从一种弧线的势来,收笔沿着一种弧线的势去,这样是笔画变得灵动,飞扬。
《书谱》里有一句话:“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 ,书法有时真的是很难说明白,所以只能说到这样的程度。
很明显,在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书家中,孙过庭的《书谱》是最接近王羲之的, 这个帖是学王的较好入门,临写《书谱》后,写王会感觉要通畅得多,锋颖的运用无疑是从王羲之那里来的,我们回过头看看《兰亭序》对锋颖的运用,便会很容易理解了。先找从《兰亭序》中找三个字, 再举些《书谱》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