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郭熙生平

时间:郭熙(约1000年一约1090年),字淳夫,神宗、哲宗年间

藉贯:河阳温县(今河南盂县东)人。

一、史书记载:

据((林泉高致集·序)云:“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道家之学”易于培养山林之士的性情; “本游方外”,是一个大山水画家的基本品格,所以郭熙和一般的画工不一样,尽管他家世无画学,而他自己情性所使需要在山水中寻找寄托,遂“游艺于此”,觉致成名。

二、郭在当时的绘画情况及生活环境:

约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之前,郭熙就为苏舜元家摹写李成的《骤雨图》六幅,颇受启发,笔墨大进。得到很多名公的赞赏。乃至于“公卿交召,日不暇给”,许光疑在《林泉高致集》的“后跋”中叙及曾“见公所蓄嘉裕(1056年——1063年)、治平(1064年——1067年)年,元丰以来,崇公巨卿诗歌赞记,并公平日讲论小笔范式,灿然盈编。”可知郭熙在嘉裕年间,便画名动公卿了,以至于“迄达神宗天听”,要把他召入翰林。果然,于宋神宗熙宁元年 (1068年),经宰相富弼奉中旨征调进京。

进京后,三司使吴充就请他“作省壁。”接着开封府尹邵亢就请他去创作府厅六幅雪屏。再接着于都水画六幅松石屏。其后于相国寺等处作画。又与艾宣、崔白,葛守昌等大画家同作紫艘殿屏。与符道隐、李宗成同时作小殿屏风,郭熙作中扇。又赴御书院作御前屏帐,或大或小,不知其数。于是有旨授给郭熙画院艺学之称。但郭熙并不想留在画院,“时以亲老乞归”。他归乡的愿望却未能实现,仍被留在画院里。后来他又奉旨创作《秋雨》、《冬雪》二图,被赐给岐王,又作方文山屏,又作御座屏二幅,又作《秋景烟岚》二幅,被赐给高丽(今朝鲜国)。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记载的画家“至本朝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当时的郭熙只是御书院艺学①。而他的山水画,已被誉为“今之世为独绝矣。

之后,他又创作了很多山水画,皇帝甚喜,授给他御书院的最高职衔—一待诏。

其后,郭熙又奉旨作玉华殿两壁半林石屏等百余一隔。又在各宫殿画大小不及其数。

三、郭熙最后任职翰林待诏直长。

由于郭熙画鉴极精,神宗曾把秘阁里所有汉唐以降名画,全部拿出来令郭熙鉴赏并详定品目,郭熙因之遍阅天府所藏,并一一有所品第。而且神宗还叫郭熙考校天下画生。郭熙也自言:“中间吾为试官,出《尧民击壤》题。”但郭熙更多的时间是作画,凡是宫廷中最重要的地方以及难度较大的画,神宗皆要郭熙去画。他曾画一幅《朔风飘雪图》,神宗一见大赏,以为神妙如动,即于内帑取宝花金带赐郭熙,还说:“为卿画特奇,故有是赐,他人无此例。”(《林泉高致集·画格拾遗》睿思殿前后修竹茂林阴森,内臣要把它建成凉殿,当暑而寒。四面屏风上的画,神宗说:“非郭熙画不足以称。(同上)整个宫廷中全是郭熙的画,所以,中贵王有一首宫词云 “绕殿峰峦合匝青,画中多见郭熙名”。苏东坡见了翰林学士院(玉堂)上的画,诗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公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黄山谷诗云“玉堂坐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在宫廷作画一直到晚年。黄山谷记郭熙于元丰末曾为显圣寺悟道院画十二幅两丈高的大屏,图绘“山重水复,不以云物映带,”虽年老犹“笔力不乏”。

在哲宗朝,郭熙的画遭到了厄运。但在画院外,文人士夫依旧喜爱他的画,他也依旧在作画。

黄山谷于哲宗元哲二年三次写诗提到:“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郭熙年老犹明,便面江山取意成。”“熙今白头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苏辙《书郭熙横卷》诗中也云:“皆言古人不复见,不知北门待诏白发垂冠缨。”

元遗山《汾亭古意图》中有云“元祐以来郭熙明昌、泰和问张公佐,皆年过八十而以山水擅名……”元遗山《郭熙溪山秋晚》诗中还有“九十仙翁自游戏”。

在哲宗朝初期,保守派权人不欣赏郭熙的画,取“古图”以代之,其时郭熙已年九十左右,不几年后,他也便去世了。去世前,他一直未有停止自己的画笔。

四、郭思与《林泉高致集》

郭熙的儿子郭思,于元丰五年(1082~-)就中了进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政和年间,徽宗曾因他是郭熙的儿子接待了他:“神宗极喜卿父。”郭思也感慨说: “先臣遭遇神宗近二十年。”又云:“二十年遭遇神宗,其被眷顾,恩赐宠赉, 在流辈无与比者。”郭熙于熙宁元年 (1068年)进宫,至哲宗继位的1086年,共十九年。徽宗也没有提到哲宗“极喜卿父”。郭思言其父“被眷顾”也仅于神宗治政年间,不及哲宗,乃知郭熙在哲宗朝颇受冷落。郭熙死后很多年,在绘画上颇有造诣的徽宗皇帝还记起他。徽宗是否还喜爱郭熙的画,尚不得知,然微宗是承认郭熙山水画的成就的。郭熙后来被追赠正议大夫,这是文官中较高的职衔。

郭思后来官至龙图客直学士,颇有文才,他把郭熙生前的著作整理编为《林泉高致集》。

3画作名称:早春图

藏品地点:台湾省故宫博物院

质地:绢本

色类:浅设色

幅面:纵158.3厘米 X 108.1厘米

画面说明:

此图为郭氏传世名作,通过山间雾霭浮动及旭阳照射的气候描绘,细致而生动地画出严冬刚刚过去,春天悄然降临的微妙变化,从中传达出欢慰喜悦的感情。

本图虽仍是全景式结构,但构图中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活泼而有变化,笔墨细腻而简括更富于表现力。

画的前面巨石圆岗迭叠而上,薄雾淡淡地笼罩在山腰,画的通端二座山头耸立,右一大山头被云雾掩遮一半,当中有一条中联向山头而未经开垦的“路”。

画的右边中部是乱冈,乱冈当中联及山腰处一片楼观,山腰里有泉水流下直至右角山溪中,伸向山溪的道上有人行动。

画的左边是空旷的山壑,中有涧水绕过前面一个大的石岗流至左下端的溪中,大石岗后面一座木桥,通向山中,上亦有行人,下端伸向溪水的道旁停一只小木船,道上有人挑水。

画面前、中、后、左、右的山石皆有大小不同的树,或直或弯,或立或斜,或倒挂,或依壁,树枝尚未放青。画的左侧当中的树枝下有款字“早春壬子(1072)郭熙画”八字。画面上内容丰富,山重水复,桥路楼观,展现了北宋山水画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特征。

画中山石是用有粗细变化而又曲折的线条写出轮廓,然后用笔墨有顺序的“乱”扫,速度很快,有浓淡干湿和飞白的效果。如慢慢的画,则不会有如此效果,一般称之为“乱云皴”和鬼脸石。《林泉高致集·画记》有云:“某画怪石,移进而就。”“先子(郭熙)斋嘿数日,一挥而成。”从此画中可以得到印证。郭熙的线条不象北派山水那样劲刚,似乎是柔曲的,但又决不象南方山水画那样线条圆润和轻淡,取其线条中某一小段又是刚劲的。其用墨是浓重的。南方山水画山石的皴法是用圆润轻淡的长、短线条,即长、短披麻皴,北方山水画台范宽等人画山石多用刚硬的钉头皴、刮铁皴等,郭熙此图的山石皴法几乎不用线条,乃是用松而毛的笔姿意挥洒,再用水墨纷披, “石似云根”,“圆润突起”。远处的山石,也是用曲折多变线条勾出,然后用淡水墨连扫带写加勾,一遍基本完成,再略加修饰而已。郭熙画树,其树干外轮廓线条灵活多变而见情趣,树身以淡墨空过。节疤处用浓墨通点,树多虬枝,虬枝上多小枝,如鹰爪、蟹爪,松叶拈针,杂叶夹笔、单笔相半。

郭熙的山水画

一、特点:

郭熙的山水画,早期以巧赡致工,中期在早期基础上又益精神。取法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处。晚期作品,落笔益壮,多所自得。至摅发胸意,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岩,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掩霭之间,千态万状。

二、流传:

郭熙的山水画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有30幅,它们是:

《子猷访戴图》、《奇石寒林图》二幅、《诗意山水图》二幅、《古木遥山图》二幅(今存一)、《巧石双松图》二幅、《江皋图》、《遥峰图》、《晴峦图》、《烟雨图》、《云岩图》、《秀松图》、《春山图》、《萼岭图》、《瀑布图》、《幽谷图》、《溅扑图》、《平远图》、《寒峰图》、《断崖图》、《秀峦图》、《古木图》、《茂峰图》、《远山图》、《山观图》、《溪谷图》。

绝大多数皆已不存。当然,这仅限于御府所藏,至今仍然存世的尚有近20幅。早期的作品存世可能不多,现存的画中有明确纪年的三幅,皆是老年之作,其中有熙宁壬子(1072年)所作的两幅,和元丰戊午(1078年)所作一幅。郭熙的画,至晚年愈加成熟,这些画基本上可以代表郭熙的绘画成就。

三、理论:

郭熙是个画家,然单就他的而而论,在山水画史上还不够:一章的地位。郭熙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他的《林泉高致集》奠定了他在画史上的不朽地位。

四、继承与发展:郭熙学李成,格体似,但用笔和李成却有一定距离。李成用笔“毫锋颖脱”,气格“秀媚”,郭熙用笔壮健而气格雄厚,他有圆笔中锋的含蓄性,不似李成画笔之尖利。

4为了更好理解《早春图》特将画中山水名称作一说明:

引用: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中对山水名词的解释

我们如果没有学习过山水画并其传统的技法和理论,而脑子里也没有什么家、什么派的印象,像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只晓得爬爬高山,弄弄涧水玩玩,对于山的什么都不懂,只看见青茸茸一堆堆东西而已。把它画出来,就是青茸茸的一个堆,管它什么皴什么(昔斤)。我在那时的情况在我引述里说:我是把画里山和真山认为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两样的东西,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没有学习山水画的修养,怎样会理解造化这个意思能够向它去学习呢?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首先把造化这个东西和地貌学上的各种山岭名类说说明白。其实作为一个画山水的人关于这些知识是应该有的。如果山水画家什么叫做岭,什么叫做崖,什么叫做峰等等,山名类称都不知道,有人指着问起来,没有能够回答,或都叫做山,就以一个山字来回答,你想能不能呢?当然太笼统了。所以在山水画家对于山岳一个体系上各种形貌的类称是需要搞明白的。现在把山岳体系上各种形貌类名,约略叙述于下:

5峤——山的高耸锐险而长衍者。

(山献)——山峰特出高拱者。

峦一一山头圆穹而拱上者。

(山隋)一一山狭而长者。

嶂——峰如屏障者。

岫——峰峦凹下者。

壑谷——群山凹下者。

屿一一山之曲者。

丘、阜、培、(土娄)一一土山小而各个独立者。

陵矶——水边岸旁形如阜者。

岛屿——江海中之大小山。

以上仅能约略举一些,并不全面。

6其次谈谈云、气、烟、雾、霭、岚。

云——具有重厚质地或轻薄如帛者,但有时成一体系,能汇聚,能散布,能驱行如阵伍,能动掣像有带领者,并且有时具有头尾者。

气——无动定的体系,无重厚的迹象,有时弥漫山间,有时飘摇而直上,在两山之间的溪、涧、泷、(氵九)等水面上晨起有如锅子里滚水沸动上冒出一股一股气来一样透到上面便凝结成云了。

雾——无迹象可见,但笼罩大地使人只有迷惘不清、眼力不足的感觉,它的力量可以使一切客观实景、实物俱成模糊不清的现象。

烟——比云轻,比气凝固,而有迹象,有时一缕上冲,有时成股横驰,也能搏风如云,冒突而动,也能弥漫山谷,类如雾漾。

霭——早上雨后最容易见得到,它比烟轻,如果日光反映也像霞一样色彩缤纷。常在山间、山边或林表之际,成如抹拂之状或如涌现之状。

岚——山上蒸发之气,不过这种蒸气不是像云烟等是白色或黑色。人的眼睛看上去只觉得山上石上好像有什么气笼罩或浮动其上,所谓岚彩浮动的词句可以表现它的质地和神情了。以上是对自然动态的说明。至于气候等情状也可以从这里间接地推想到的。故从略了。

7至于水的类别,却不可不提及,也在此简略地谈一谈吧。实则长江大河、汪洋大海,任何人能够一思而得的,因为“闻熟能详”的关系。但是如氵九、渚、湫等等在山水画里具有成局的关系,不可不举而言之。

潮汐是怎样的?——在江河大川和海洋衔接的地方潮汐是经常会有的现象,它是海里的大水涛汇集了涌向江河大川内去的,潮头来的时候,平面的水上,像一条长线的样子滚滚而来,其势有浩瀚突兀奔腾冲击不可抵挡的情状。

湍流——江河大川里在冲激喷薄地方因着水势而驶奔的水流,如长条线纹曲曲弯弯或直直条条,是浮现在水面上的东西。

(氵九)——有人觉得这名很陌生,实则江苏宜兴就有东西氵九的名称。这是比溪长而大,比江小而狭,一面有山或其间有部分是两山夹着而流、但是没有濑流得急(浙江严子陵钓台的泷水就叫做濑)。和(氵九)大同小异一些的。

还有“泄”这个名称,或许也有人不大明白。实则浙东“诸暨”的五泄,就是把小瀑布叫做泄的。

湫也是瀑布一类的。雁荡就有大龙湫、小龙湫,实则不妨叫它做瀑布或泉流。

这三种都是在两峰夹峙之间喷激下来的大水,它在山水画里,是具有气机的艺能力量,很重要的。

此外如湖一类,便是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不必详说大家都知道的了。至于像我们家乡太湖里的鼋头渚的渚,据字书所载,是水汇蓄在山岸之间的就叫渚。其余如波浪等,也可以不必说了。至于涛是怎样的东西?其实就是浪的最大的一种。关于水就谈到这里为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