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贞吉指授,后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始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兼工花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风韵。也画人物,名重当时。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吴门四家之首,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文雅蕴藉,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山水少承家法,四十岁前师王蒙,中年後以黄公望为宗,晚乃醉心吴镇,期间又兼参南宋夏圭笔意,然皆能出入变化。用笔劲捷有力,布墨含蓄蕴藉,融揉参杂,而具自家风貌。其画以水墨山水为主,另其写意花卉鸟兽亦甚佳,其影响後人既深又远,无愧称明四大画家之首。

1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193.8×98.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庐山高图此幅画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为先生41岁作,画祝乃师陈宽(号醒庵)70岁寿庆,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2仿大痴山水图 纸本设色 纵115.5厘米横48.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早年用功,于元四家无不心追手运,颇有体悟,此帧署年弘治甲寅秋八月,为六十八岁晚年作品。

大痴,即元代画家黄公望,他是“元四家”中的第一位。他的山水画多用披麻皴法描绘,山水意境多平淡温和,有超然野逸之趣,对后世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沈周的山水画上追黄公望,这件作品即其仿黄公望山水而作。“仿”,是模仿的意思,因此这并不是对黄公望山水的对临或复制,而是模仿黄公望的笔法、布局和意趣特征而进行的创作。画中描绘有水流绕行的山中景致。画家主要以披麻皴和荷叶皴画山石,笔法温厚,墨色浑润。

3蜀道难 立轴 己酉(1489年)作

4仿吴镇山水 水墨绢本

5袁安卧雪图 立轴 1474年作

6桃源胜境 立轴 成化二年(1466年)作

7莲塘小隐图 立轴

款识:湖州秋水玉泠泠,湖州女儿出采菱,棱船荡桨红泼刺,阿姐唱歌教妹应,隔溪小阁带醉冯,稳坐临风宜远听。沈周。钤印:启南(朱文)

沈周的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本幅《莲塘小隐图》绘江南小景,青山绿水,相映成辉。沈周的绘画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如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势,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他这种诗风与画格相结合,使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

89山水 立轴 纸本10 18 17 16 15 14 13 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