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作品
中国书法曾被称为中国艺术的最高形式,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绘画相比,中国书法作品的市场行情一直处于“配角”地位,近几年一些拍卖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书法作品拍卖专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交率和成交额,但似乎并没有改变中国书法仍处于拍卖“低谷”的现状。
日前进行的中国嘉德2009秋拍“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无疑让这一切发生了变化:朱熹、张景修等七家(宋元时期)《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简称《宋名贤书之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竞价,以1.008亿元成交,高出原先估价120万元的80余倍,书法行情的“井喷”也让业内人士惊讶不已。
宋克作品
明代大书法家宋克的作品《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也创下了6832万元的成交纪录。董其昌的《龙神感应记》,为清宫旧藏,缂丝包首,以4480万元高价成交。为其67岁所作,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全篇以行楷写就,笔法精到,遒美圆润,清宫旧藏,缂丝包首,殊为难得。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为朱熹、张景修等六段宋人墨迹,一段元人墨迹。专家认为,此件若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订为一级品实不为过。该作品从120万起价后即有数位现场及电话委托买家争相加价,随后,场内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当报价至8000万人民币后,一位藏家直接给到9000万人民币,最终,以1亿零80万元人民币成交,高出估价60余倍。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是徐邦达所著《历代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提到的6件宋作品之一。此件作品从480万元起拍后,经过百轮激烈竞价后,由321号电话委托竞买人以683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竞得。
中国嘉德在全国首开的书法专场即创出2亿4800余万元人民币的傲人成绩,83件作品单件平均成交价格高达近300万元人民币,成交比率91%。古代书法行情飙升迅猛,令人关注。
与此同时,2009北京保利秋季“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于11月23日凌晨落槌,其中两件藏品成交单价过亿元:明代吴彬的古画《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成交,打破了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书法作品《局事帖》则以1.09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法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
重新审视“书画同源”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宋贤名迹拍出高价,在昨天的书法专场中,明代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从480万元起拍之后,经过100轮激烈竞价后,由321号电话委托竞买人以6832万元的高价竞得;董其昌《龙神感应记》以4480万元成交;文征明的一幅手卷亦拍出1600多万元。整个“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共汇集90余件作品,是中国嘉德十年古代书画拍卖以来首次举办如此有系统、成规模的古代书法专题拍卖,总成交额达2.4亿多元,创下了中国书法专场拍卖的最高纪录。
一位书法理论家认为,以前书法市场整体价格低于其他艺术门类是不正常的,与拍卖会上书法拍品中应酬作品乃至假冒名家的赝品泛滥不无关系,对藏家来说,收藏书法作品的门槛比画作更高,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财力,更需要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最早系统培育书法专场拍卖的胡妍妍表示,这一书法专场的拍卖对中国书法的行情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很多人过去认为中国绘画比书法更重要,但其实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可以独立成章,而且兼具文史价值,这以后,该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的巨大价值及‘书画同源’说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文化部原艺术品评估委副主任赵榆此前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实力的不断增强,纯“中国味”的文物今后会逐渐呈上升之势,尤其是古代书法珍品,与当代艺术完全不同,具有不可再生性,即卖一件少一件,从近几年的成交看,书法在走出低谷后其实还没有达到应有的价位,目前仍是收藏的一个价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