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小众,回到书法的原点

——民间书法社团之我见

民间书法社团,在历史上曾经兴盛,尤其是清末民初,在南方曾十分红火。后来却消失了。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民间书法社团重新焕发光彩。

民间书法社团,是以非官方的形式,成立非官方的组织。但是组织内部却是十分的团结,书法风格、对书法的理解也大体相似或相近,活动较为自由,切磋技艺的形式也较为灵活多样。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私人把玩式的小众书法是民间书法的特色,这是对当下书坛的有益的补充,也是书法回归本来面目的途径。

民间书法社团是对当今书坛的有益补充,这不仅是由于各级书协的经费以及人力物力等原因,不能把书法普及活跃到每个角落,从而使民间书法社团充当了普及书法的角色,更重要的在于:当今书坛是以展览为主的举办形式,展厅效应横扫一切,大制作、汉字的放大变形、视觉冲击力,成为获奖的必要因素。此时,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书法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在整个书法发展过程中,一直是私塾式的、师徒传承式的、把玩式的民间交往(包括书信往来、书信书札、书迹流通、书法雅集等),才是书法历史发展的主要形式。一直到了明代,由于纸张的普及和装裱工艺等材质的发展,书法才悬挂于厅堂。即使是悬挂于厅堂,书法的民间交往仍然是主要形式,而并非书法展览,那时候也没人主办书法展览。书法的展厅效应是进入现代社会的产物。展览成为各级书协活动的主要形式。各种各样的书法比赛也成为书法新的交流形式,尤其是曾经时兴的电视大奖赛,把书法家聚焦在镁光灯下,书法家面对着成百上千的人群进行创作。书法家创作时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暴露在众人面前。 过去那种私密式的书法交流不复存在。

当然,民间书法社团为了扩大影响,扩大知名度,也不避讳书法展览、也不避讳公开场合表演书法。但是,民间书法社团主要的交流形式,仍然是原始的、私密式的、小众的交流。比如一个书法家写完一幅作品,他首先会约请几位同道一起来观摩品鉴,以玩赏为主,没有功利之心,都是为了书法技艺的提高,所以大家坦诚相见、有话直说、互相砥砺。或者是几个书法同道一起相约,展阅名家书迹,或品茗、或饮酒,然后挥毫泼墨、尽兴而归,这是何等的畅快啊!这不禁令我想起了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曲水流觞。这才是书法的大快活、这才是民间书法的主要交流形式,这才是书法交流的本来面目。

这也正是民间书法不同于官方书法之所在,自由、随意、小众的交流形式决定了民间书法的雅致、精致。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随着人们更加注重自我感受、更加关注“小我”的感受、更加流行“小众”的意识,民间书法社团在将来一定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有可能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因为,这小众的书法交流形式本来就是千百年书法交流的本来面目。

总之,我认为,民间书法社团是当今书坛的有益补充,它的小众式的交流形式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作者系济南市青年书协副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