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铎 李成《小寒林图》跋 1646

三 当代的“王铎热”窥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王铎书法一直备受书法界、学术界关注,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更是被收藏、拍卖界所青睐和追捧。从根本来讲,这是由王铎书法本身的艺术水准和学术高度决定的;从外在环境来看,王铎书法也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展厅时代的书法发展诉求。

2明 王铎 访萧斋四条屏之一

23.2cm×111.3cm×4 荣宝斋藏

3明 王铎 访萧斋四条屏之二

23.2cm×111.3cm×4 荣宝斋藏

王铎在世时其书法就已经誉满士林了,但由于在明亡后他出仕清王朝,成为其人格污点;加之在乾隆时将王铎列入贰臣,夺谥并禁毁其著述,这些自然影响到了后来对他的评价。在坎坷动荡的一生中,王铎以书法托其心志,寄寓不平,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书法作品墨迹、诗文手稿、铭石刻帖等。这些书法作品存世分散于民间及公私收藏人手中,这也使得可供收藏的资源较为丰富、活跃。他的法帖、尺牍、题词等也多有刻石,如《琅华馆真迹帖》《拟山园帖》《龟龙馆帖》《弘月馆帖》等多种法帖,也为学习研究者提供了入手法门,扩大了其书风的影响力。存世作品数量巨大,也是王铎热在当代展开的基础。

4明 王铎 临王献之《鄱阳帖》《鹅群帖》

王铎极富视觉张力的书法风格不仅符合当代人的视觉审美诉求,在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上暗合了当代人的创新趣味;同时,其连绵大草、高堂大轴式的创作方式也适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展厅时代的书法发展形势。王铎的连绵大草将“二王”、米芾一系的帖学书法“高堂大轴化”。从将“二王”尺牍临写成巨轴书作就能清晰看到,王铎这种书风在当下适应了展厅书风的诉求。在中国书法热持续之下,在展厅书法追求视觉效果、视觉冲击、尺幅要大的审美诉求下,王铎书法的视觉效果适应了这种风格和审美需求,特别是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涨墨”,避免了帖学书法大幅化后糜弱的弊端,从而增加了雄强霸悍的视觉效果。其书风中结字的夸张变形、章法的参差离合,既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又增强了展厅视觉效果,同时又避免了碑派书风粗率,乏蕴藉的弊病,所以一时间临习王铎书法者很多。

5明 王铎 楷书题款 1650

目前书坛所谓“中原书风”“王铎书风热”,体现在前几年的中国书协举办的多种“国字号”展览中,这成为很强的导向,学习王铎书风成为热门,国内各个出版社也竞相出版王铎的字帖、专著,研究关注的学者也越来越多。此外,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书法热的重要区域。王铎作为乡贤,被隆重推出,研究王铎、出版王铎、临习王铎,使得王铎从河南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明清以来关注度极高的热点书法人物。王铎书风风行中国书坛这几十年,自然带动了王铎书法的市场收藏热。

另外,王铎书法在域外流传也不少,如日本及欧美等国。不仅有收藏王铎的藏家,对其书法进行研究、学习也有一定的人群。特别是在日本,推崇王铎者甚至称“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这也使王铎书法收藏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性。

6明 王铎 行书 1648

7明 王铎 行书 50cm×257cm 1649

8明 王铎 节临虞世南《贤兄帖》 1647

9明 王铎 临褚遂良《潭府帖》 1647

10明 王铎 临柳公权《辱问帖》 1647

11明 王铎 临柳公权《荣示帖》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