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在20世纪初波澜壮阔的人生舞台上,有一位留学东瀛的富家子,专业是西洋美术,然而却对音乐、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反串演起了《黑奴吁天录》,这在当时是骇人听闻的。或许正是他这种卓尔不群的个性与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在后来的岁月中仍选择了“背尘合觉”的一条道路。
他的前半生,可谓放浪形骸的任情与恣性。茶肆酒楼、烟花柳巷,都有过他的身影。从“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自负,“觞断樽前百感生”的多情,到“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生命圆满,他为这个世界示现了一个从艺术到智慧的心路历程。
此外,关于他的身世、关于他的情感,还有他的出家,都是那样的扑朔迷离,进而这个时代更把他推向了“流行”的行列。
其实,诚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和尚。出家之后,过着简朴的生活,践行着严格的戒律。他诸艺皆放下,唯以翰墨作佛事。在他生命的最后几日里,他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成为他的人生绝笔与生命的休止符,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谶语般的谜面。
他的书法取法北碑,个性使然,更兼时代风气。骨格劲健,笔势放达。行草稿札也是今不同弊,志在应用。出家后,其书风大变,化劲健为空灵,以枯槁作放达。正如后人所评其人生轨迹一样:绚烂至极,复归平淡。人生与艺术,艺术与人生,在此浑然一体。
慈云缈天末,
明月下南楼。
这是他的诗,也是他生涯的状括和完美的写照。他,就是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