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书画界已俨然一个“书画江湖”,拉大旗作虎皮、挂羊头卖狗肉等“假大空”、“伪劣仿”现象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种种炒作伎俩的扫描、拆解,提醒书画爱好者尤其是新入行的藏家擦亮眼睛,看清伪大师们的面目。

“书画江湖”的出现说明书画偏离了高雅和专业的轨道。艺术水平低,未必就是江湖,很可能是刚刚起步,艺术水平低俗,才是“江湖”。书画对于古人,只有高与下的问题,对于今人,出现了是不是艺术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底线”。“书画江湖”在底线之外,本身和书画毫无关系。

11、“头衔热” 一条私下操作的潜规则

如果“有幸”接过某些书法家的名片,绝对会令你眼前一晕,各种虚虚实实的职务和头衔五花八门。动辄自称世界某艺术组织负责人、世界级艺术大师、文化名人,各种机构的会员、理事、秘书长、研究员,凭此名片而“明骗”,招摇过市,或混吃混喝,或疯狂敛财。

2、大师、大家帽子互相戴。

自我感觉良好,啊愚奉承,大师,大家的称乎,一个人的画院、2个人的馆长满天飞。装神弄鬼,功夫在画外。现在社会上,特别是文化圈里,倒是争戴高帽,互送高帽成风。不少是“著名画家”、“国画大家”、“艺术大师”,实际都是酒桌上的相互瞎吹。

23、走画廊走拍卖。

拍卖公司假拍做局,收佣金。画家和拍卖行搞关系,假拍做价,然后自己操作,再卖作品。很多收藏者为了盈利、套现,联合拍卖行、买家一起炒,有的还联合画家、媒体一起炒。 “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也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新买家。

34、奖牌、称号可以买。

不是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却是亚洲、世界艺术家协会的。联合国艺术机构。一些是用钱买来的骗人的国际称号,奖牌,名头。还有突有虚名的兼职挂牌教授。只能用来蒙骗外行人和刚入道的收藏家。行家一听就知道相当的不靠谱!被人耻笑。

5、画家功夫在画外。

自己的作品自己卖。画家自己宣传自己,工作室弄的像画店展厅摆摊推销卖作品。自己更像画匠商人。好的作品会得到艺术机构、美术馆、画廊、收藏家的关注推广。而末流画家自己却到处联系宣传做展览,出画册,到处发表作品周刊,那些乱七八糟的宣传自己的期刊小报满天飞。地摊、饭店哪里都是。动不动就印画册,各种出版物铺天盖地,最终进了废品回收站。

46、不做学问走人脉。

名人照片到处嗮。油腔滑调,世故圆滑,八面玲珑,自我感觉良好,飘飘然。穿梭于大小展览酒会开幕式。虚荣浮躁,比车,比画室。与艺术家所必备的沉静投入,安贫乐道背道而驰,画出的画除了过时的笔墨,思想、观念、风格之外一无所有,作品沉旧,不思进取。动不动就把一大堆和领导、名人的合影拿出来嗮,是证明你的艺术水准很高?还是证明你的社会关系丰富?

7、另立山头搞门派。

自己画的还不错,算个名家,但带的学生画得和他一样,不知是何居心。他们根本就不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借学生复制自己,扩充势力。

58、频频进修到处拜。

没完没了的深造,拜师学画,其实目的不在学画,在拉关系,借别人的声望给自己脸上贴金。永远甘于走在别人身后做某画派支流、末流。

9,艺术评论说好不说坏。

美术评论的“圈子化”与美术研讨的“套路化” ,让浮躁的美术界更显躁动。一个字多少钱,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亦是美术评论界的潜规则。由于市场长期利好,画家不再以画换文,评论家也不再畏畏缩缩而是明码标价。生意好的,写不过来,要不就用模板套,那种典型的三段论(第一段肯定画家成就,第二段诉说画家成长历程,最后提出希望)的评论,充斥在各种传媒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