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首先是技法的学习,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写几天就成了书法家。注意在写的过程中调整状态、找准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次跟老师的交流你就是一个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写是最重要的,示范的时候认真看,练习的时候多多讨论,面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来自天南地北,对共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我希望作为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有交流的基础,相互之间多看看,有个印象,唤起感觉。今天重点谈一下临摹这件事,大家都面临着临摹,面对我们的字帖范本的时候,通过临摹来实现我们的目的,也是通过临摹把一个新的学习对象它的信息转换成我们的能量。临和摹是两回事,古人对摹书是很讲究的,位置的准确是通过它去感悟感受的。你比如说我们对汉篆的学习,结构要求非常严,我们也通过勾、双勾(勾空心字),沿边勾轮廓,把笔锋细微的接触、细节的地方也感受一下,出锋在什么位置出的,摹两边你就一下知道了。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些手段,因为所有的手段是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的(原子弹和筷子都可以要人命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进入字帖,掌握消化字帖,最后超越字帖,所以要不择手段,摹的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在摹的过程中细节一定要准确,不要只做个梗概,在看清字帖的基础上准确的摹,不准确你还摹它干什么啊?!第二个是临,是在摹的前提下的加深认识、学习的最主要手段,通过摹加强了对它的形的细节追问之后, 那么就要通过临来把这个技术转化为自然的存在,没有哪一个摹它不是刻意的,那么临可以是在熟练的基础上达到一种不刻意,临的过程很重要,决定临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目标、目的,怎么理解呢?就是今天我坐下来临摹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今天要干嘛呢?做这一组练习,比如《大字阴符经》,做哪一类的,是三点水的这一组,还是有撇捺的这一组?你不要拿个字帖反正从头到尾写,你们就不能像老师示范的那样每个字写一遍就换一张,我们在做练习时,这个前提很重要。
很多书上把临分成准确的临摹、分析的临摹和意象的临摹。准确的临摹,有形的可以准确,无形的也可以准确,有形,它是方的还是圆的?那么无形的呢?它是动的还是静的?动和静就是从具象之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我们有能力把相近的东西给它变成一种动态的存在,也可以变成静态的存在,临的时候我可以具象中总结出抽象的。在临摹中概念先行,我对形的关注,就可以暂时忽略神态的东西,我们直接对形的把握,起笔收笔处机械的做出来,甚至动静我都不管,就是你有一个侧重点。专业的追问,有的放矢就是专业,没有目的的瞎整就是业余,理念先行就是专业,不讲程序、不讲科学、不讲方法的就是业余的。有形的无形的,整体的局部的,横向的纵向的,同类的相异的,你在脑子里就想我要做这种对应的练习,收敛的、开张的,向上升腾的、向下坠的,在里面你都要用这种眼光去看世界的,因为中国的艺术就是对偶范畴,动静、大小、快慢、胖瘦、远近,都是对应的,中国哲学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它不是靠逻辑思维来认识世界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反者道之动,有轻必有重,有快必有慢,有宽必有窄,你始终记住这个,相反相成,有纵必有横,有聚必有散,每写一笔,有动就有静,有正就有斜,有方就有圆,大自然它就是这样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写字也是一样。画一幅画,这个基调是黑的,比如黄宾虹,成就他境界的是黑中的亮、透,那么黑,你能看出点透明的,看出黑里面的亮,你就牛了。我们拿着字帖,就要调动所有的资源,服务于你的这个过程。他说了很多写像的理论,我们一写就像,不要让他的理论干扰你,印证一下,但不能代替你干扰你,大家在一个更加科学健康的条件下学习。同样的出发点,落脚点不一样,肯定是过程出了问题。准确的临摹是对表象的把控,分析的临摹是构成这种表象的内在原理,意象的临摹是理解了它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向,去换一个角度,我就是褚遂良,我就是汉篆当时的书写者,我就在这种状态下去完成一个自由书写,甚至做一些表象上的,我在这个汉篆中加一些清人的技术技巧,多加一点吴让之的意味,反过来我们把吴让之加入汉篆的这种意趣,让它更质朴,它又是怎样的?这就是意象的临摹,把我们的主观意向来做一些开拓,比如学了米芾,我们来写《大字阴符经》,让它里面行书技巧更加强烈,反之,能不能把行草书收敛一下,强调一下隶书的意趣呢?写的古朴一点,这就是意象临摹,就是对它的风格拿一些相近的东西作为一种改变,改造的临写。把三种技术技巧,三种临摹加在一起,今天以它为主,明天又以另一个为主,无高低之分,都是手段,你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多一种方法,多一种角度。当一个帖比较生的时候,都以分析和准确临摹为主,熟练的可以用意象的临摹。准确,什么准确?外轮廓的准确、点画形态的准确、点画与点画之间空间形态的准确。看形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这个空白,想把黑写准确,一定是它的空间形态的准确。分析也有点画内的分析、点画之间的空间分析、点画之间的映带分析,相邻两个点画就有了呼应关系、连动书写的时间。我们忘掉时间,可以单纯的做空间分析,哪怕这个是左边的,右边的,无先后关联,它们相邻的,也要分析,形态生成过程,字的大小比较也是分析,长短比较、宽窄聚散也是分析,善学者举一反三,老师说了上边、前边,你马上想到下边、后边,老师说了左边,你马上想到右边,甚至更多,每个点都是无限生发的可能,这就是思辨。我们把三种临摹都运用自如,还有什么搞不定?学习就是开人心智、启人心智的。理念技术都是方法,实者虚之,具体的点画你要看到它背后的东西,知道带来什么,虚者实之,这些一样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关系组合给它传递出去,还有没有更多更恰当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一辈子管用的。
我们每天都晒太阳,太阳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你所有的学习对象,就像每天喝水,杯子不会变一样,但是因为有它,你得到改变,你每天照镜子,生下来一直照到老死,镜子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因为有了镜子,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改变不是改变镜子里面的东西,而是改变你自己,所有的学习指向都是对你自己的调整。要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角色、努力程度、行为方式都很重要。你是一天二十个字,每个字写一遍,别人是一个字每天写几个小时。同样写《大字阴符经》,你们获得的东西会一样吗?我们为什么同一个帖从里面获得的东西不一样呢?就是你具不具备解读它、进入它、分析它、消化它的能力,同样是吃饭,有哽死的,有因为吃饭而健康成长的。所以说所有的东西关乎你自己,回去以后,在下次面授的区间,大家一定要注意,集中精力,要适应下次的面授,必须把下一层的楼梯走好。我们走的是专业化的学习之路,不是走的那种随遇而安、信手涂抹的江湖书法,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最后在一个点上、一个面上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和我们教学的进度和程序紧扣。第二个就是回去以后,没有教化不理解你的人的必要。要有自信,可以适当招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相长。
语文教育是识字教育,是写字教育,是正确书写汉字的教育,书法教育是美学教育,是让你有一双发现美、认识美的眼睛,欣赏美、创造美,它是美育,篆书之美、隶书之美、行草书之美都是书法的核心之美,我们理所当然的从篆书开始。功用你不能混淆,你这个板凳是用来砸人的,他那个是用来坐人的,会一样吗?砸人的板凳好看不好看不重要,只要结实。你用你之所学去影响别人,但是影响别人你一定要知道你是去干吗?学校请你去教写字课,你不能当书法去教,别人请你去教书法艺术,你当写字教育,都不对,目的要清楚。搞艺术就应该享受艺术给你带来的快乐,而不是痛苦。书法学习是个体劳动,仅仅是靠交流是很难进步的,所有的都要落脚在自己的学习掌控上。
我们往往不进步,都是精度有问题,保证精度有几个关键,就是坚持临摹学习的三原则:
第一是局部的原则。为什么要做局部?所有的整体都是由无数个局部组成的,所有的技术都是从局部来展开的,解决了局部,就奠定了解决整体的前提、基础,你不观照局部,不善于从局部着眼,整体就把握不好,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书也得一行一行的看,所以离开了局部就无从谈整体。我经常看到大家都在整块整块的临写,不是就只做一下这个起笔,这一组线的起笔的对比,收笔的对比,转折的对比,分类来做,我们一个精密的机器它都是把每个部件每个软件做的特别到位。观察局部,分析局部开始,没有细节就没有精度,技术往往都是通过局部的细节来透露出来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死扣,死扣紧这个局部。
第二是分析的原则。你没有分析你就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分析里面有很多,有比较、归纳、归类,还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法无定法,所有的都可以用,你颠过来看,倒着看,横着看都可以,只要你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到位,只要有助于你的学习,目的达到就可以。你不分析,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我们把每一个字,每一个点画,都描述一遍后,我们合上书,脑子里面就产生一个非常清晰的印象,所以对它的分析非常重要,分析有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外在形态的分析,有势态变化的分析,有点画外在形态变化的分析,有点画与点画运动关系的分析,里面的分析很多,一个一个的解决,越分析的深入,脑子里的印象就越清晰,掌控它的可能性就越大。你不分析就永远与你无关,分析了就有可能进入它,做哪个领域都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是重复的原则。在精度下的量的重复,就是单一的重复,就是我局部的,反复的研究、练习,放大、缩小,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毛笔,都可以试,你要去反复比较重复。方法正确以后,保证每天足够的量,足够的练习,一天写一刀和一天写十张,你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量要跟上,还有工具和纸张,影响精度的纸不要用。纸张精你写起来心里才不急,多一点水,多一点墨都不要紧,你都有思考的余地,不会把你的手的感觉搞坏了,这些都是细节。书法学习终究是个体劳动,取决于你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