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书法比作琴音,其他书法家最多可弹出7个音,而书圣王羲之却能弹奏出十几个音来,且出于规律,合于自然,变幻无穷。不仅精于笔法,王羲之在处理字形方面,颇具才气。
针对流传千年的二王书法,后人对其总结颇多,而精炼者甚少。今天书思为大家简单总结,以飨思友。下面,我们主要以《圣教序》为例,集中分类展示王羲之行书的三种字:
1、平正见楷法的字
如下:
解读:在书圣作品中,不乏有行楷书体夹带现象,如“雨夹雪”丰富呈现,似奶油威化饼似给人以丰富感觉。此类字颇如赵子固《论书》所言:“人知兰亭韵致,取其映带,以为态度,不知态度者,书法之余也;骨格者,书法之祖也。未正骨格,先尚态度,几何不舍本而逐末耶?”
2、险绝见飞动的字
如下:
解读:此类字颇合蔡希综《书法论》中所形容的:“每字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曲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主客胜负皆须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既构筋力,然后装束。心须举措合则,起发相承,轻似云雾往来,舒卷如林花间吐,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
3、开合对比的字
解读:此类处理关系字法格局的开张和收紧,一张一弛,格局在其中矣!如下:
主要穿插于书圣作品中的,无非这三种结字,三者相得益彰,我们亦可甄别学之,灵活用之,游走于章法气息间,方得上乘火候。如此总结,你对王羲之书法的学习是否稍加清晰明朗?